第350章 八音寶盒(1 / 3)

其實後人遇到的困惑和困難,在大周開國三百年後,以彭族年輕長老彭不悔為代表的青年人族曆史研究者也早有所感,麵對這種困難,彭不悔當時以彭族秘傳的傳統的金石學、加上自己勤學苦練悟出的周青銅銘文研究,已經開始了對上古曆史艱難考證的探索,他的所作所為,為自己的兒子彭無害融彙貫通神州人族秘辛,站在巨人肩頭縱覽人族發展大潮,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彭無害又獲元帥青眼有加,僥天之幸掌握了元帥以現代考古學知識體係建立起來的對於三代時期樂器的大量發現,在某種程度上檢驗了傳世文獻的可靠性,但同樣,金文內容的局限和考古發掘的有限,又使其缺乏文獻記述的豐富和飽滿。

元帥對此曾經頗有怨言:“研究神州古史最為糾紛之問題,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混而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疑,而傳說之中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麵對這種情況,元帥提出了“紙上材料”與“地下材料”相互參證的“二重證據法”?。這一方法極大影響了彭無害接續進行的上古史研究,也是使西周用樂狀況及相關美學問題得以真切浮現的方法論保證。

從彭無害自己掌握的史料看,西周是神州上古音樂的集大成時期,也是音樂的高度繁榮時期。按《禮記·樂記》:“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製樂以賞諸侯,……大章,章之也。鹹池,備也。韶,繼也。夏,大也。殷周之樂,盡矣。?”顯然是把殷周當成了上古音樂的彙集和發展高峰。這一時期,以“六樂”為中心,建立起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完備的宗廟音樂體係。按《周禮·春官》載,“六樂”即:《雲門》、《大卷》、《大鹹》、《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其沿革曆史上自黃帝,下至周武王,具有史詩的性質。《詩經》中的頌詩,即《商頌》、《周頌》和《魯頌》,也在範圍之內。

這裏麵自然也有周人的不盡不實之言,因為誰都沒有見過黃帝之悅,而舜帝重華乃是翔族帝王,當時翔族貴族才玩得起的小情調,究竟還能剩下多少,已經不可考據。而夔帝乃是鱗族首領,曾經稱雄於一時,人族現在不知道從哪裏找到的樂曲,一股腦按在夔帝身上,就瞪著眼睛說瞎話到這是當時的宮廷音樂,隻能姑且聽之罷了。其實說起來,音樂應該起源於翔族,或者說完備發展與翔族,因為翔族天生乃是好嗓子,引吭高歌或者鸞鳳和鳴,被仙家譽為仙樂。連煉氣士的祖師爺都對翔族的音樂欣賞不已,豈是現在周人隨便劃拉一段樂曲,就大言不慚說是上古音樂盡矣,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翔族的音樂天賦是出自本能,也就是自己的音囊還有所保留,隻要輕輕運氣,讓吸收自日精的功法扭轉,就會發出美妙的樂聲來。元帥曾經請求上清師尊賜予翔族百鳥朝鳳時候的燦爛華章,他知道自己仙尊修為深不可測,有一些奇妙功法乃至先天法寶,可以記錄下一些曆史的盛況,說不定這個孤傲的師尊也是個藝術達人,對藝術是有鑒賞力的。唯能極於情,才能極於劍。有情男子心中隻有藝術天地,而對壽元極其漫長的仙尊來說,萬餘年內的翔族盛況,豈能錯過。

元帥的判斷是對的,青衣道人聽罷亦徒亦友的大弟子的請求,一言不發,拿出一個渾圓八寶音樂盒來,做工精致,充滿異國風味,乃是元帥生平說僅見的奇珍異寶,而且工藝水平絕對不低於元帥自己所在的堅裏梅域外星域現代製造水平。元帥當時就有明悟,這應該是師尊說念念不忘的九天玄女的玩物,畢竟是一個少女喜歡的東西,裏麵應該有無窮盡的內存,記錄了九天玄女走過的宇宙各地的音樂和美妙的聲音,當然,裏麵也應該有其家鄉星域的音樂,或者狂野,或者舒緩,或者浪漫,或者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