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2)(1 / 3)

——女作家李碧華最喜歡的讀物是銀行存折

◆如果一點錢也沒有,生活不會快樂;如果有很多錢,也不一定會很快樂。錢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一個充分條件。

——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曾子墨談理財

◆一人結婚,全村隨禮;一家死人,全村舉喪。

——農村人情消費的膨脹和大宗消費的攀比心理,導致“人情債”成為農民的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一些農民這樣形容農村的婚喪嫁娶

◆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

——中央電視台“理財”欄目的廣告語

◆要我馬上拿出一個億,我麵不改色,但誰要在地上丟一元錢,我會馬上撿起來。

——“李嘉誠基金會西部教育計劃”訪問團在青海某大學考察時,李嘉誠對大學的領導人這樣說

◆生命中最值得投資的對象是自己。

——香港國泰航空公司總經理兼常務總裁陳南祿鼓勵青少年要不斷裝備自己

◆有資金而沒有知識,越拚搏,失敗的可能性就越高;有知識而沒有資金,小小的付出,都能有回報。

——李嘉誠的人生經驗:一生都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彩票的巨大魅力表現在:它能使一個人越買越賠,而又越賠越買。

——彩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人群,是一個不甘心失敗卻總是失敗的人群

◆用信譽鋪成的路,越走越寬闊;用信任織成的網,越用越結實。誰能贏得多少信譽,誰就能獲得多少利益。

——蔣光宇《最新鮮的麵包》

◆真正富有的人,不是因為他們擁有得最多,而是他們要求得最少。

——對於相同的事情,每個人的觀點是會不同的

◆擁有資金的人擁有現在,擁有資訊的人擁有將來。

——《聯合報》副刊

◆中國股民投資八戒:第一,你應該進行投資;第二,你不要奢望短期獲利;第三,不用尋求“最佳時機”,因為這種時機不存在;第四,不要尋求發現“準能漲價的股票”,因為它不存在;第五,不要試圖超越市場規律;第六,嚴謹的投資理論;第七,戰略方針至關重要;第八,不要輕信任何人。

——瑞士金融專家歐文·海瑞博士忠告中國股民

◆中國是一個商人民族——他們著眼於短期,並不真正理解品牌的概念。他們不願意投入建立一個品牌所需要的金錢、時間和力氣,他們想要快速回報,因此他們的前景在本地。

——《悉尼先驅晨報》主筆羅斯克解釋,為什麼中國鮮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品牌

◆你不能憑富裕和貧窮判斷一個社會快樂的程度,你必須了解草根階層的生活。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阿馬蒂亞的觀點是:經濟學必須關注貧窮

◆如果你借太多的錢給一個人,你會令此人變成壞人。

——美國利寶集團大股東、著名銀行家薩法拉的座右銘

◆一個中國人買兩三塊勞力士手表,是很平常的事。

——瑞士旅遊局公布的每日消費統計顯示,中國遊客平均每天在瑞士的消費是德國人的3倍

◆一個男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

——強大的關係網就是財富

◆刷卡成為年輕人消費的首選方式,這讓他們的財富觀念失去了更多的概念與控製。

——有媒體說,中國奢侈消費群體比歐美地區年輕5歲

◆當金錢成了我們生活的唯一目的時,你興許會贏,但終將輸掉。

——在口述曆史名著《美國夢尋》裏,一位詐騙高手臨老做此人生總結

◆許多人在尋找“財富速成班”,因為很多踏實工作的例子證明,努力與財富並不一定成正比。

——中國許多年輕人患上了“職場綜合征”,渴望迅速成功

◆我現在願意回國投資,因為我發現這裏是商人的天堂,是做富人成本最低的國家,沒有人會問你繳稅了嗎?

——一名“海歸”這樣說

◆100元是一張響當當的鈔票,1億元是一個9位數的數字。

——歐洲諺語

◆不去賺太好賺的錢。

——免費午餐不好吃

◆當今的經濟學界,探討的基本上都是怎麼幫有錢的企業賺更多的錢,卻很少有人在研究怎樣讓沒錢的人變得有錢。

——網友感言,經濟學家切勿喪失自己的學術良知

◆除了失掉工作能力的人,窮人最主要的特征是他們隻有勞動力可以作為獲取財富的來源。因此,要讓窮人富起來,最重要的是讓窮人有工作,能夠充分就業並賺取工資收入;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要讓窮人的工資收入能夠以比富人收入增長更快的速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