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2 / 2)

有了初一就有十五。不管張誌洲嘴上有多硬,他既然收下了張明送去的土特產,自然也會收下張明逢年過節送去的“紅包”,當然傻瓜也懂得萬萬不可直接送到張誌洲手上,那樣張誌洲不但不收,反而惹來怒目圓瞪的臭罵,自討沒趣。照此想開去,既能收下張明的“心意”,必定不會采取雙重標準,讓他人灰溜溜地掃興而去。在花花綠綠的鈔票麵前,他張誌洲不能因人而異,那絕不是他張誌洲的作風。這是題外話,順便提一提就是了。

這一回,張誌洲突然接到素不相識的汪林山的呈閱件,另外還附有一紙熱情洋溢的自我介紹,函中不免拐彎抹角敘敘鄉情,字裏行間流露些許懷才不遇的意思,情真意切,頗有感人之處。張副書記將送來的匿名信反複看了幾遍,覺得信中涉及的都是原則問題,

不禁喜上心頭,這正是他企盼已久的材料,常委會上曾經爭論不休的問題,現在真相逐漸浮出水麵,豈能輕輕放過,是該畫句號的時候了。,他指頭敲敲桌子,主意既定,大筆一揮,指示省紀委和檢察院反貪局立即抽人組成調查組,盡快下去逐條落實。未了,他稍許遲疑一下,在呈閱件上追加一筆,指定汪林山出任調查組組長。

汪林山很快就收到了張誌洲的批複,這真叫如獲至寶,喜出望外,頓感身價陡增,腰杆粗了硬了許多,說起話來也底氣十足,響亮得很,再也不比別人低一截、矮一頭,自我感覺非常非常之好u他自恃手中握有尚方寶劍,可以在張明麵前風光風光,讓他瞧瞧舊日朋友絕不是久居人下的等閑之輩,苦日子終歸熬到頭,有了撥開雲霧見天日之時。他來到清州賓館,顧不得休息片刻喝杯水,隨手將房門關嚴,從公文包中抽出一疊材料和張副書記的批件,一古腦兒交給了張明,拍著他的肩膀,口氣居高臨下:“老張,你先仔細看看,能不能認出寫匿名信的人來?看樣子寫信人是機關幹部,這足可以肯定的。”

張明掃了一眼,馬上愣住了。他從眼熟的筆跡上,立時認出檢舉信正是出自他的左右手、兩個活寶局長。心中暗暗罵了句:“笨蛋,寫匿名信哪有這樣寫的,讓熟人一看就暴露。”他不動聲色,

迅速定下神,從容不迫地搖搖頭,“老兄,請你想想,清州兩二千千部,即使是,你也難找,那是大海撈針。”

“難是難,可這信上許多問題經不起推敲,細細一看就會發現許多問題模棱兩可,說得不具體也不肯定,還有待逐一落實。辦案嘛,一切重證據,如果能找到檢舉人,謝天謝地,請他進一步充實材料,事情好辦多了。”汪林山如是說。

“檢舉人躲在幕後,不願露出廬山真麵目,道理簡單不過,那就是怕冒風險,將來吃不了兜著走,遭打擊報複嘛。這心情,可以理解,我們也就不必去為難他們,這從另一個側麵說明鬥爭的艱巨性,切切不可低估。”張明頓了頓,換個口氣往下說,“照我看,查清真相並不難,有些問題已經曝光,清州百姓盡人皆知,隻要核對

一下就行。譬如說,南洋走私案吧,隻要順藤摸瓜,一查到底就清楚。走私團夥的主犯李水富畏罪自殺,但他是南洋派出所所長李天生的侄兒,追捕走私船又是李天生一手策劃,也是僅有的幾個知情人之一,鐵板上釘釘,抵賴不掉的;義譬如說,李天生和公安局局長施發祥沾親帶故,是他的老部下,說明確些,是他一手栽培、提拔的親信,曆來抱成一團,一榮俱榮,一衰俱衰。所有這些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至於施發祥與陳大壯的關係,清州人更是有目共睹。說得難聽點,他們之間關係極不正常,拉拉扯扯,拉幫結派,

www.biqi.me比奇中文網一直在為提高閱讀體驗而努力,喜歡請與好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