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家(1 / 2)

我叫唐天,大學期間學習考古專業,後來通過家裏的一點關係,在京都某考古相關的科研機構工作。原想著一生就這樣平庸卻安穩的度過,沒想到一次看似正常的工作外派經曆,改變了我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也讓我對家裏長輩總是閉口不談的往事產生了許多疑惑。

外派發生在2017年的年底,應川郡省文物部門的邀請,單位派我作為專家參與協助對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的發掘。至於單位為什麼選派我去,可能是看在我祖籍是川郡,家裏祖輩建國前從事文物生意,建國後改製成為文物研究學者,在川郡文博圈子有著很大的影響力。而且恰好負責發掘江口沉銀遺址的考古隊隊長老劉是我父親的老朋友。這裏裏外外歸結到一起,便隻能我去了。

我出身於嘉陵江邊的安漢唐家。安漢唐家這四個字,便是整個巴蜀地區文物鑒定的牌匾,東西隻要經過安漢唐家鑒定,便不會引人懷疑。家裏世代流傳著一本名為金石玉微錄的古籍,據說是戰國時期樂正子春留下來的。樂正子春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文物鑒定大師,魯國著名的鎮國重器“饞鼎”便是由樂正子春鑒定。樂正本是宮廷裏司管音樂演奏的官職,可能由於久居皇宮見多了奇珍異寶,子春便修煉出了獨到的鑒定法門。據爺爺說,唐家人得到金石玉微錄的時候在秦代初年,從此世代延續,不斷的將鑒定心得補充至今,奠定了安漢唐家在文物界中頭等地位。這種延續性的記錄對於鑒定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文物與人一樣,都是伴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比如在樂正子春的那個年代,青銅器是一等一的重器。而到了魏晉時期,中國南方大量的生產青瓷,導致瓷器鑒定的出現。而到了明代的宣德年間開始出現宣德爐,景泰年間開始出現如今價值昂貴的掐絲琺琅,這又對銅器鑒定提出新的要求。唐家的金石玉微錄中不止包含了大量的文物鑒定方法,而且還記載了諸多的堪輿之法和奇人異事,比如魏晉年間家裏先祖記載的村裏小孩偶遇陰兵借道,撞鬼後連夜發燒不見好轉,需取烏骨雞的雞骨磨成粉末喝下,可驅鬼琺邪等等。

其實在我看來,真正讓唐家在巴蜀文物界站穩腳跟的是其控製的文物流通渠道。在清代,由於西方列強的壓榨掠奪,全國範圍內的盜墓活動異常猖獗,自然便有了火熱的文物流通。那個時候的川郡和渝都還是一個區域,倚仗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巴蜀地區成為向西方和全國各個港口走私文物的中樞要地,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早期的海外探險家登陸中國的起始站除了新疆,就是在川郡。

川郡境內最重要的長江沿段、嘉陵江和岷江以及通往雲南西藏的茶馬古道都被唐家控製,形成了唐家五大航,分別是牧馬航、武侯航、青羊航、雙流航和龍泉航,這個字是川郡晚清民國時期盜墓行業的黑話,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運輸文物通常以水路為主,而且也寓意其起航豐收。唐家五大航中最重要的是位於省府核心所在的武侯航和青羊航,主要走私一些瓷瓶金玉一類的小件,而牧馬航則主要走私一些較為大件的唐宋佛像,在民國年間川內軍閥混戰的時候,唐家的牧馬航也發生過一次大的動蕩,許多金佛石佛都被藏在了牧馬航附近的牧馬山中,這也是最近幾年在牧馬山開放的房地產商或者考古隊頻頻發現佛像的原因。雙流航位於青白江附近,主要負責向外出口和接納一些古籍善本,如敦煌講經洞中出土的大量經卷。龍泉航雖然也被稱為航,但是它與水運關係不大,是一個基於茶馬古道的航口,主要運輸一些見不得人眼的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