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江家盯著的是這個?”我心裏想到,腳下的柏木矩陣在外人看來,沒什麼出奇之處,但是在做我們這行的眼裏,充滿著巨大的誘惑。
柏木矩陣實際上是古書中被稱為“黃腸題湊”的一種墓葬,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特別流行,直到漢代,都有沿用。高級的“黃腸題湊”是由大量的整根柏木拚湊而成,構成一個類似於回字形的結構,回字形的口字部位是放棺材的地方,而口字以外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則用來放置隨葬品。而且“黃腸題湊”不是一般老百姓有命可以享受的,這種葬俗是特地為皇室所打造,曆史上隻有個別貴族被皇室特賜才得以享用。
不過說來奇怪,腳下的“黃腸題湊”在尺寸方麵與過去常用的“黃腸題湊”不同,明顯小了很多,而且所用的柏木基本上都是整根柏木的一半。
“咕嚕咕嚕!”我慢慢的以平躺的方式靠近“黃腸題湊”。
因為離得近了,口中吐出的氣泡,不斷的衝擊在柏木表麵,蕩起一層層白灰。不知為何,我心裏突然泛起陣陣不安,以往我們唐家人也夥過許多水下墓葬的頭子(夥頭子,蜀郡黑話,盜墓的意思),畢竟鬥轉星移,滄海變桑田很正常,原本埋在土地裏的墓葬很可能就到了水下。但是在我的記憶裏,現在所在的岷江段近兩千多年都沒有發生過什麼改道,腳下的“黃腸題湊”從一開始便被埋在江底,有權有勢的皇室權貴為何會在江底安葬?這要是經過正規的考古發掘,肯定會改變許多曆史認知,畢竟,從來沒有哪個黃腸題湊出現在江底,不合皇家規矩。張獻忠江口沉銀發生在明末清初,而“黃腸題湊”這種墓葬風俗在那個年代早已經失傳。
“黃腸題湊,秘在正宮。”我心裏默念著金石玉微錄中的字句,意思是黃腸題湊裏雖然財寶眾多,但最寶貴的在正中間的棺材裏,墓主隨身攜帶著。
我向小羅閃爍了一下探照燈,示意他和我一起將黃腸題湊中間部位給挖開。
別看小羅長得瘦高,手上的勁兒可不小。因為江水裏長期的浸泡,柏木已變得像軟泥一般,手用力一掏便是一個空洞。一時間,江底木屑飄蕩,灰蒙蒙的一片。
“哢嚓”一聲清脆的金屬聲在江底響起。黃腸題湊正中間的柏木已經被掏空,露出一條像是被刀斬斷的黑鐵鏈子,鏈子有人手腕粗,表麵布滿了紅紅的鐵鏽。
“別!”因為在江裏,無法發聲,我見小羅用力拽拉鐵鏈,連忙伸手阻攔。
“噗嗤!”
探照燈下渾綠的江水中,突然升騰起股股血煙。隻見四把帶鏽的長矛從四個方向一瞬間彈射出來,全部插入小羅的腹部。小羅大張著嘴,氧氣麵罩脫落,大量氣泡混雜著血霧從他嘴裏噴出,同時他的腹部像泉水噴湧一般冒出鮮血,沒到半分鍾,黃腸題湊周圍便是一片血霧朦朧。
“小羅!”我趕緊遊上前,試圖拔掉插入他腹部的鐵槍,但是不論我如何用力,鐵槍都絲紋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