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陰修(1 / 2)

我連忙向江棹歌走去,隻見她愣愣的站在一麵鋪滿幽綠藤蔓的石壁前,石壁因為滲水的緣故,顯得有些發黑。

陽光透過洞窟頂部的孔洞照下,在昏暗的洞窟中留下七條光柱,光柱中漂浮著許多空氣裏常見的細小塵埃,七個圓形光團映在潮濕的石頭地麵上。

藤蔓在石壁上蜿蜒,離光柱近一些的葉子顯得青翠一些,離光柱遠的葉子則略微發黃,甚至是灰黑色,似乎已經發黴變質。

江棹歌修長白嫩的雙手扒拉著石壁上的藤蔓。

一時間,塵灰四起。

一股潮濕的味道鋪麵而來。

一半發黃,一半幽綠的藤葉之間盤腿端坐著一架白骨骷髏,骨頭在昏暗的陽光下顯得非常的溫潤,隱隱散發著白玉般的味道。拇指粗細的藤蔓在骷髏的骨縫裏蜿蜒,將其固定在石壁上。一眼看去,骷髏如同從石壁中長出的一般。

骷髏的雙手在肚臍處環抱,兩個掌骨之間嵌著一麵青銅鏡,可能因為洞窟裏水汽太大,青銅鏡的表麵布滿了厚厚的銅鏽,發紫發綠。

“他該不會是上一個沒逃出去死在這裏的人吧?”江棹歌問道。

“這不很明顯嘛?屍骨都在這裏。”

我搶在她發怒前繼續說道,“你可聽說過陰修?”

江棹歌搖了搖頭,一雙明眸望著我。

我半蹲下身子,將手放在骷髏的手骨上,閉上眼,細細感受著這如玉的質感,沒有絲毫的害怕,因為在我眼裏,這具白骨與其說是屍骸,不如說是仙骨。

陰修是道家修煉方式中最為小眾的一種,在過去流行於川郡、滇南和黔州等西南部地區。修道者在感應到即將去世的前幾年,便會尋一處適合陰修的洞天福地,開始打坐辟穀,常年不吃不喝,依靠吸收天地的靈氣,慢慢的將體內的濁氣給排出,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陰修者相信通過這種類似苦行僧般的方法,可以使得自己的靈魂超脫,從而入登仙界。因為常年的盤坐不動,大多數陰修所留下來的屍骨都與洞天福地契合在了一起,這也是道家所謂的回歸大道。判斷修道者陰修成功的標誌,便是察看其骸骨是否玉化,金石玉微錄中記載著,陰修脫凡俗,盡身得白骨。所剩如玉質,是已得大道。如果去川郡的青城山遊玩,在一些古老的山洞中都還保留著陰修者留下的屍骨,細心的遊客能從當地的新聞中找到線索。

“得道成仙,超凡入聖,世間萬般方法,修道之人如過江之鯽,又有幾人得道?”

“白骨如玉,陰修大圓滿,咱們麵前這位先生看來是得道成仙了!”我說道。

“嗬~我算是明白了,你們唐家人都是神棍,不看今年是哪一年了?還相信這些得道成仙?”江棹歌一臉鄙夷地說道。

“既然你也過來看了,說明他手上的銅鏡不是機關,那我拿了啊!”江棹歌一邊說著,一邊從白骨骷髏手中將銅鏡扯出。

“你別急!我還沒來得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