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峰回路轉(1 / 3)

曲沃之名,始於西周初立之時。

絳水出絳山之南,沸湧而東,折向北經青玉峽,東流白石山,懸而為沃泉。

沃泉九曲而北入於澮,縈回盤旋,西流入汾。故周人取其曲,取其沃,使之得名曲沃。

曲沃城也算是舊城,晉國時便建有此城,幾經修建後成為了軹關道上的一座關城。

次日的正午時分,李峻一行人便抵達了曲沃。

在入城之前,李峻將人手安排在了城外的一座山口處,隻是帶著郭誦、李秀以及十名護衛隊員進入了曲沃城。

曲沃將軍府在城南西側,是位於山腳下的一座府衙,其兩側是守軍將官的房舍,左右分列,一字排開。

與行人稍作打聽,李峻等人便來到了將軍府的門前。

“你們是幹什麼的?此處是將軍府衙,閑雜人等不得靠近。”

剛至將軍府門前,一名軍卒便從側門處走出來,攔住了李峻等人。

“我是寧州刺史帳下的護軍李秀,因在蜀中平叛逆賊李特,奉梁州刺史之命前來籌集軍糧。途經曲沃,特來拜會貴府將軍,望請通稟。”

李峻並未上前,而是由李秀開口作答。

軍卒打量了一下李秀,見其雖是年輕女子,但身著官服,言談有度,心下也便不再作疑,開口回道:“請護軍稍候,容卑職入內通稟。”說完,便轉身進入府衙去了。

過了不多時,將軍府衙的大門開啟,一名中年文官模樣的人走了出來。

中年人見到李秀,拱手道:“李護軍,長史周振有禮了,請李護軍入內說話。”

說著,中年人將身子一側,領著眾人進入了府衙。

府衙偏廳內,長史周振先是打量了一番坐於對麵的李秀,又望了望站於李秀身後李峻與郭誦。

隨後,他開口問道:“我家將軍正有要務在身,不便與李護軍相見,不知李護軍來此有何要事?”

不等李秀作答,周振又笑道:“適才聽通傳,說李護軍是為了督糧一事來此。想必護軍也應知曉,我們這隻是一關城,若是出入關隘需要護送倒也是做的,要是讓我們籌集糧草,那可就為難我們了。”

李秀聞言,淡淡一笑:“周長史多慮了,我今日此來並非是為籌糧一事,而是為了我的幾名屬下。”

“屬下?”

周振略有遲疑地問了一句,隨即好似明白了什麼,問道:“李護軍的話意在下不明白?你的屬下與曲沃城有何關係?”

李秀望著周振,收起了臉上的笑意,朗聲道:“前幾日,我有七名屬下途徑曲沃城,被你府拘押至今未歸。身為領兵之人,我自該前來問詢吧?”

見周振點頭,李秀繼續道:“若是我屬下有違法度,本護軍自會交由軍法處置。若是沒有,那就請貴府給本護軍一個合理的交代。否則,我駐於平春城外的五千將士絕不會答應。”

李秀的話語說得不急,聲音帶著少女特有的清脆,但最後的一句加了力度,添了寒意,臉色也隨之冷了下來。

“七名?哦…對了,還真是七個人,真有如此巧的事?”長史周振先有不解,隨即也就明白了李秀的來意。

周振斂起笑意,沉聲道:“李護軍,我不知是誰求到了你,但這似乎和你的軍務無關,也與你的南夷軍無關。在下奉勸你莫要多管閑事,這裏是司州,不是梁州,更不是你那寧州。”

事實也的確如此,凡事都要講究個麵子,但這麵子能否得到,究其根本還是要看自己的實力。

莫說是偏遠的寧州,就是梁州刺史也是管不到曲沃城的事,更別說李秀這小小的護軍了。

因此,周振將話說得很直白,更有了幾分威脅之意。

李秀聞言,一雙秀眉緊皺,目光冰冷地望著周振,口中卻並沒有再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