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夜,同樣的風雪,京都洛陽城中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寂靜與甜蜜。
此時此刻,這座帝王之城再次燃起戰火,並將已是搖搖欲墜的王朝推向了萬丈深淵的最邊緣。
銅駝大街的承露巷中,近千名手持刀槍的軍卒正混戰在一起。刀光血影間,攻守的雙方都在以命相搏,不肯退後半步。
巷子中,長沙王府的大門緊閉,大門後以及院牆下,數百名軍卒與身穿褐色衣衫的墨家子弟正神色凜然,嚴陣以待。
不僅是他們,就連王府中的下人仆役也都手持可抗敵之物,分布在府中的各個角落。大家都在等待,等待那最後一刻的來臨。
七日之前,遠在關中的河間王司馬顒向天下諸王傳布檄文,聲討齊王司馬冏,打出了清君側,振朝綱的口號。
一日前,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司馬顒各領大軍,分別從關中與鄴城進發至司州境內的陰盤。
近五萬人的前軍已經抵達新安,距離都城洛陽僅為百餘裏。
對於這一義舉,長沙王司馬乂是知曉的,他也早就答應作為內應,共舉大事。
然而,令司馬乂沒有想到,就在今日傍晚時分,整座洛陽城都在傳聞長沙王府叛亂,作為司馬顒的內應剿殺司馬冏一事。
這一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司馬乂以及整個長沙王府都陷入了極大的被動,也處在了準備不足的境況中。
一番思慮下,司馬乂明白了一些事情,也想通了那些難以預料的爾虞我詐。
棲閣中,一臉冰寒的司馬乂站起身,望著房間內的眾人,口中緩聲道:“本王才是他們的誘餌,一顆皇族的人頭才是他們最好的托辭。”
內史李澈沉默地點著頭,繼而抬頭說道:“明公,既然事已如此,咱們不能固守在府中。董艾就在外邊攻府,如果咱們就這樣守下去,終究是會被攻破的。”
“哼…”
司馬乂冷哼了一聲,微眯了一下雙眼後即刻睜開,冷笑道:“本王豈會坐以待斃?讓他們的詭計得逞?真是天大的笑話。”
略一思忖,司馬乂轉頭對李澈吩咐道:“李內史,你留下與墨家的黎天行一同守住王府。”
李澈聞言,急聲問:“明公,您想要如何做?”
司馬乂深吸了一口氣,緩緩地說道:“本王要去奪下皇宮,讓天子與我一同剿殺司馬冏。沒有城外的那些人,本王同樣能做到清君側。”
李澈聽聞大駭,趕忙問道:“明公,府中人手不足,您去皇宮,豈不是太過凶險嗎?再說,一旦天子不允,那該如何是好?”
司馬乂踱了一步,轉身道:“黃甫商在宮內,宮中禁軍歸他轄製,他會助我。”
望著李澈,司馬乂繼續道:“另外,我若進入皇宮,司馬冏必會命董艾回撤增援。屆時,你這邊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說到這,司馬乂將口中的話語頓了頓,目露寒光地說道:“皇兄若是不答應?哼…天下興亡在此一舉,他若不答應,也就不用再做我大晉天子了。”
說完,司馬乂猛地抽出腰間的佩刀,轉頭對一名身穿將服的男子吩咐道:“宋洪,你帶近衛隨本王一同前往。”
片刻後,長沙王府後院的大門赫然開啟,一輛砍斷了帷幔的馬車衝了出來。
隨著馬車的衝出,近百名近衛也陸續穿過大門,跟隨馬車一同向皇城的東門殺了過去。
皇宮西牆外,大司馬府的暖閣中,齊王司馬冏正焦急地踱著步。或許是銅爐中的碳火過旺的原因,他的臉上已然有了汗液。
大軍壓境,近三十萬的大軍緊逼洛陽城,而司馬冏所能調配的兵力不足十萬。
三倍之差的兵力不得不讓他焦急,也不得不讓他有些亂了方寸。
司馬冏,晉文帝司馬昭之孫,齊獻王司馬攸之次子,武帝司馬炎之侄,承襲其父之爵位,享齊王之榮。
平趙王司馬倫篡位之亂,迎惠帝複位有功,司馬冏憑此逐步取得了掌控朝堂的大權,也逐步成為了洛陽城中真正發號施令的人。
司馬冏之所以能有今日的權力,除了承襲乃父司馬攸的餘蔭外,還與他洞察大勢的敏銳力不無關係。
權勢永遠是錯綜複雜,權勢也永遠是盤根錯節。
在這紛亂的權利鬥爭中,司馬冏平衡了司州境內的門閥勢力,又與都城之外的諸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
如此之下,齊王就如天平秤上的那根指針,在左右平衡的情況下恰好站在了正中,成為了朝廷掌權之人。
然而,這一平衡終於在冊立皇太子的人選上被打破,司馬冏這根指針也因此開始發生了傾斜。
若論皇親關係的遠近,當今天子與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馬乂有著兄弟之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