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好客的李府(1 / 3)

自古以來,鹽的生產與販賣都是官府專營。即便在後世的現代社會,這一做法也延續了很久才放開。

本朝亦是如此,對於鹽的專營權總歸於尚書省,其下又分屬於度支曹。

度支曹的主官為度支尚書,掌管國家財稅的收入和支出。其下又分諸多機構,分管各類與稅賦有關的事項。

負責鹽稅的機構也在其列,並設有專職的官吏,即鹽府,掌鹽,司鹽三級衙門。

鹽府居於京城,主官為司鹽都尉。其下有分管各州的司鹽校尉,分別負責監督屬州的鹽礦開采與販賣。

掌鹽衙門則是在產鹽地,主要負責食鹽的開采與加工,並按照鹽府的指令向各州郡分配定額的鹽量。

司鹽衙門的數量較多,均設立在各郡的郡治所在地。主要負責對運來的食鹽進行售賣,並將所得銀錢以稅賦的形式上繳朝廷。

這些官製承襲於前朝,這種管理方式也將鹽牢牢地控製在了官府手中,為朝廷帶來了豐厚的財政收入。

雖然司鹽衙門專營鹽的販賣,但並不會與小門小戶的尋常百姓交易。

衙門會將運來的鹽,分配給指定的大族或是大商賈,也就是所謂的鹽商,由他們進行分散銷售。

能夠獲得鹽商資格的人家,必定有著很強的勢力與財力,當然也要與司鹽衙門的鹽督有著良好的交情。

這種交情不僅要有情義上的,還要在錢情上有所體現。

鹽商並不會將鹽按平價賣出,而是以加了數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賣給百姓,由此取得了令人瞠舌的暴利。

這種暴利是鹽商追求最大利益的無良運作,也是司鹽衙門縱容下的結果,更是官鹽製度促成暴利出現的主要原因。

滎陽郡的司鹽衙門在城西,離城西河的雙子橋不遠。

衙門的身後是一座鹽倉,產地運來的鹽先存放在鹽倉內,隨後再陸續地分發到鹽商的手中。

鹽督名喚裴玖恩,是原滎陽太守裴純的侄兒。

因司鹽衙門直屬京城,不歸滎陽郡守轄製。故此,就任後的李峻也無權更換鹽督一職。

此刻,司鹽衙門後的鹽倉內車馬進出不停,今早才運到的官鹽正一袋袋地搬進了倉庫中。

司州境內的產鹽地在河東郡的運城,主要由安邑、解池兩座鹽湖組成。位於潞村的南部,中條山的北麓。

河東裴氏在河東郡是望族,河東裴家中也有人就職於掌鹽衙門。故此,裴玖恩每次都能很痛快地運回一定數量的鹽。

“裴督,在下今日先將這些鹽運走,剩下要賣的明日再來運,您看行嗎?”

說話的是一名中年男子,體型有些臃腫,一身的錦緞袍服顯得很是富貴。

由於肥胖的原因,中年男子一邊說著話,一邊搖動著手裏的折扇。未曾入夏的季節,他倒是熱的滿臉流汗。

“隨便你,反正交了多少銀子,本督就讓你拉走多少鹽。”裴玖恩笑了笑,口中無所謂地回了一句。

隨即,裴玖恩望著中年男子,告誡道:“邱賀,你們鄭家最好別屯太多的鹽。一旦有人查下來,是要按私鹽論罪的,到時別連累了本督。”

邱賀,鄭豫妾室邱姨娘的兄長。

鄭豫是鄭家的長子,他不僅在滎陽軍中擔任督將一職,成為家主後更是掌管了家中的全部生意。

邱賀正是憑借妹子的關係,得到了鄭豫的信任,成為鄭家鹽商生意的大掌櫃。

“請裴督放心,那些鹽不日便要運走,絕不會給裴督帶來任何麻煩。”

邱賀說著話,拱手施禮,並將臃腫的身子向前挪了一步,油膩的臉上堆滿了笑容。

“那是最好,早些換成金銀才牢靠。”

裴玖恩點了點頭,繼而略帶好奇地問道:“對了,聽說你家鄭督將與新來的李郡守不合。為什麼?那李郡守不是他的妻弟嗎?”

其實,裴玖恩也隻是隨口一問,卻是讓邱賀尷尬了起來。

這不合的原因,邱賀是心知肚明。

在鄭家,現今的家主鄭豫有一妻一妾。正妻便是郡守李峻的姐姐李茱,而妾室則是邱賀的妹妹邱姫。

李茱是鄭李兩家父輩定下的婚事,是經過三書六禮,明媒正娶的夫人。

原本,夫妻間的關係相處融洽,李茱也相繼誕下了兩女。

然而,小女兒鄭靈芸的臨盆卻是難產。生死邊緣走了一朝,母女最終還是平安無事,都保住了性命,但李茱就此再也無法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