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養兵,新布局(1 / 1)

漢中郡東,平西城外五裏。

定武軍的大營內,李峻在江霸等人的陪同下,到營中各部走了走,對受訓人員做了大致的了解。

在這些人中,除了部分的漢中青壯外,多數人都是從各處逃來的流民。江霸為了防止在訓練中形成鄉幫,便打亂了地域差別,有針對性地將人員混編成營,並暫用領兵之人的字號為各營命名。

當一行人走到泰字營時,營主周泰帶領屬下列隊迎在了李峻的麵前。

李峻見狀,笑著問道:“周泰,你這次領兵多少呀?”

周泰是李家莊護衛隊的老隊員,李峻對這些老隊員都很熟悉,熟悉到張口就能喊出他們的名字。

見少莊主還記得自己,甚至還能直接喊出了自己的名字,周泰有些激動。

他將身子站得筆直,高聲回道:“啟稟大將軍,屬下周泰,領五百泰字營的弟兄拜見大將軍。”

說罷,周泰與身後受訓之人皆抬起右臂,將半握成拳的右手敲打在左胸上,發出了整齊劃一的聲響。

李峻笑了笑,轉身望了一眼江霸,滿意地點了點頭。

“好,我今夜就留在泰字營,和弟兄們說說話。”李峻說著,邁步向營中的篝火處走去。

這些受訓的人是逃離家園的流民,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操練後,他們有了武威軍的雛形,但李峻知道他們還不完全是武威軍,至少在拚殺意誌與同袍情義上就要差很多。

故此,李峻想多了解這些人的內心想法,以便能讓他們由內向外地改變,逐漸成為真正的武威軍。

以武為植,以文為種,依舊是李峻治軍的不二法門。

在泰字營中,除了周泰為一營之主外,其下的隊主也是由老護衛隊的人員擔任,他們都曾受過新軍伍觀念的熏陶,也都清楚軍中同袍情的必要性。

如此一來,正是在老人帶新人的操練中,李峻的理念被準確完整地灌輸給了新人,使受訓之人對軍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你們是哪裏人?聽口音有些像是長安一帶的。”李峻望著篝火一側的三個男子,笑著問道。

三人見大將軍發問,趕忙站起身,其中一人執禮道:“回稟大將軍,屬下與這兩位弟兄的確是長安人,我們是跟著王主...王大哥來的。”

李峻見高個壯漢的答話有些含糊,笑著問道:“雍州雖也遭災,但近期的長安並無戰亂,你們為何要逃離家園呀?”

若非走投無路,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成為流民。

在別處,流民不僅低人一等,而且還會被奴役或是驅趕,甚至會被剿殺,這也是各處都有流民暴亂的原因。大成國的李家父子正是了借助流民的力量,才能占據了大半的蜀地。

不等高個壯漢回答,李峻衝他們三人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說話。三人見狀,再次施禮也便坐回了原地。

“大將軍,長安城是無兵亂,可之前被鮮卑軍糟蹋得不成樣子,早已沒有可果腹之食。”高個壯漢說著,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道:“如今大旱,南陽王不僅不救助百姓,還募兵征伐,我等也隻能逃出來求個活命。”

李峻聽此人的談吐不似尋常百姓,便盯著高個壯漢問道:“你是官府中人?”

高個壯漢一愣,趕忙起身執禮道:“大將軍,屬下邱武原是長安城防營的人,大將軍命王育主簿暫理長安城後,屬下便跟在王主簿的身邊辦事。”

李峻盯著邱武,遲疑地問道:“王育?我記得,他如今在哪裏?”

離開長安城之前,李峻的確將城中之事交給了原京兆郡主薄王育,並讓賈疋派兵協助王育穩定長安城,之後便沒再留意王育這個人。

不過,李峻記得王育曾在長安城中抵抗過祁弘的鮮卑軍,也曾帶著逃出城的百姓攻擊過仇池軍,他心裏對王育倒是有幾分欣賞。

邱武見李峻問及王主簿,略有尷尬地說道:“大將軍,我等是跟著王主薄一起逃來這裏的,他說跟著武威軍才能活,他...他被分在貴字營。”

江霸並不知曉王育,但聽說是分在了風字營,趕忙命道:“去,讓冷貴帶王育來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