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一張投名狀(1 / 3)

荊州,江陵城。

自從西府占據了半壁荊州後,整個荊州的境內都極少有戰事發生,即便有流民作亂,除了荊州軍會進行鎮壓外,穆君逸所領的西府軍也會參與平叛,而且往往會成為平叛的主力軍。

正因如此,荊州的百姓已經習慣了安穩的日子,除了今年的糧荒讓大家陷入了困境外,他們很難想象戰火會在荊州重燃。

然而,戰火不僅在荊州重燃,而且愈演愈烈。

這一事件由最初的軍中嘩變,竟然發展到了成規模的叛亂,大量的流民參與其中,更有不少窮苦的人為了一口活命的糧食,也加入到了叛亂中。

一時間,整個荊州亂了起來,作為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也必然遭到了叛軍的大規模攻擊。

此番叛亂的形成與發展,庾亮算是一個始作俑者。

之前,溫嶠和幾名將軍共同推舉庾亮為大都統,由庾亮來統轄和指揮所聚集的兵馬。

庾亮則依照溫嶠的謀劃,通過荊州軍的嘩變來奪取陶侃的兵權,以此達到擴大兵力的規模,為攻伐蘇峻的淮北軍做準備。

然而,事態的發展超出了庾亮的預料,也遠遠脫離了他的掌控,最初的嘩變演變成了叛亂,而庾亮為了聚攏更多的兵力,不得不和流民軍達成妥協,導致了流民禍亂荊州。

偏偏在這個緊要關頭,謀主溫嶠以尋求舊部的借口離開了荊州,將一堆麻煩留給了中書監庾亮。

隨後,庾亮在眾人的慫恿下,他領兵圍住了江陵城,打算徹底拔掉刺史陶侃在荊州的根基。

“庾亮,我父念你為朝廷重臣,顧及天子的安危,才會借你陽新縣棲身,沒想到你竟然忘恩負義,蠱惑人心來禍亂荊州”

城牆上,陶旗望著攻城而來的庾亮,繼續罵道:“建康之難便是因你這鼠輩而起,天子更是比你這等小人所害,如今還想奪我江陵,真是癡心妄想。”

聽著陶旗的大罵,庾亮緊鎖眉頭,心中不由地一驚。

不過,他清楚陶旗所說的天子被害僅是隨口而言,並給是指那件事。

給明帝司馬紹進藥的事,除了妹妹庾文君外,再無第二個人知曉,遠離建康城的荊州更不可能有人知道這件事情。

不過,陶旗的無意之言還是刺激了庾亮。

他冷笑地抬頭上望,繼而拔出了腰間的長劍,高聲道:“給我攻下江陵城,殺進城的人可取城中的一切。”

對於忠君報國一類的話,作亂的軍卒不會聽,他們最喜歡聽的就是搶掠,這種誘惑遠大於生死,更能激起人性中最原始的獸心。

故此,庾亮的軍令下達後,近三萬叛軍即刻對江陵城展開了攻擊,不到一個時辰便攻上了城牆,並且打開了江陵城的安瀾門,大量的兵馬衝進了城門。

什麼樣的仇恨,才能讓人有必殺之心呢?

穆君逸覺得隻要陶府被攻破,陶家死一個人,哪怕是一個下人,陶侃都會剁掉庾亮的腦袋。

所以,當他聽說江陵城被圍時,並沒有即刻派兵救援,而是等到安瀾門被攻破後,他才命從弟穆誠領兵趕至江陵城下,並對留在城外的部分叛軍展開了攻擊。

此時,江陵城內已經是混亂不堪。

大量的叛軍湧入城中,他們所到之處皆是燒殺搶掠,雖然陶旗率領不到兩千人的兵力依舊在拚死抵抗,卻也完全擋不住那些摻雜了大量流民的叛軍。

無奈之下,他隻

能帶著家人退入城垣東南的望沙樓固守,等待援兵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