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科技爆發期(1 / 2)

自從元能開始使用後,人類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粒沙子所釋放的能量,就足以點亮一座城市,能源取自不竭,人類得到了真正的解放,一切辛苦的勞作,都可以通過智能機器人完成,人們有充足的時間來享受生活,一切都是那麼無憂無慮。

但進化學家不這麼認為,他們意識到這為人類的進化埋下了隱患,人類將走向退化,不過這種不合適宜的呼聲,很快就被淹沒。

新材料不斷湧現,功能更加強大,其中最有名的是一種稱為“自由基”的智能材料,是比納米更細的分子材料,它在常態時比較柔軟,可根據需要,自由生長成任何形狀,並且具有記憶功能,在遭到破壞後可以自動修複,還可以重複利用,避免了一切可能的資源浪費。

人類居住的房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被建在了空中,通過元能量產生的反重力,可以使房屋自由的懸浮於空中,每一所住宅,都是一座空中花園,每一座花園,都彰顯的主人的創意,你隻要提出構建的藍圖,就有機器人幫你快速生長出一座房子,是生長,不再是建造,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在基材中自由的生長變換,顏色和外觀屬性可以任意變換。

現在的旅行,也做到了直正的攜家旅行,當設定好目的地後,一覺醒來,房子已經到了目的地,生活真正的是方便且無憂無慮。

交通工具更是便捷,隻要你需要,隨時都有交通工具停在你的腳下,並且交通工具可以根據你的需要自由變換形狀,你可以要一輛複古的轎車,以可以叫來一架直升飛機,對於交通工具來講,這僅僅隻是材料變形的問題,隻要你想的出,材料就能根據你的需要生長組合,現在所有的材料都是柔性的,隨時可以根據需要重新組合,幾乎不費吹灰之力。

而一切生活垃圾,都可以立即變成自由基材重新利用。

人類並沒有忘記大自然,其它的物種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人類在很多區劃出了大片的土地供其它物種生存,用元能量建立了一道隔離帶,人類無法進入,在隔離區內,生態得以了平衡的發展,動植物又回到了那個遠古的時代,一切按照自然的法則生存,除非遇到了不可抗拒的災害,人類才會介入。

當然,地球是滿足不了大量人口居住的,很多人都選擇定居火星,人類在火星上就地攝取能量,在離地幾公裏的地方,建造了人工大氣層,並且使這裏的重力與地球相當,人們可以在這裏像在地球上一樣生活。

也有人選擇在太空城中生活,太空城是建在離太陽更遠的行星周圍,土星上就有這麼一座太空城,它呈圓球形,就像是木星的一個衛星,圍繞著木星運轉,太空城的內部,是一套完整的自維持係統,完全模擬地球上的環境,並且還有天空和太陽,隻是太陽是人造的。

維持這一切運轉的,是一套叫“智網”的係統,由它負責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並且防止意外的發生,如遇到不可抵擋的災難時,提前警示人們安全撤離;如果它本身出了問題,立即就會停止工作,功能被切分成十二塊,由12個聯盟單獨控製。

科學也進入了爆發期,新的材料不斷的湧現,元能量也充滿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但新的粒子卻再也沒能發現,科學家預言,再小的能量體是不可能被發現了,元能粒子是能被本宇宙生物所能發現的最小粒子,處在本宇宙的所有智慧生物,最終使用的隻能是元能量,科學的發展,隻是對現有科學的補充和文明的進步,這是人類科學發展的一點點悲哀。

科學家現在最關心的是三件事,第一個件事就是破解生命的奧秘,希望能夠讓生命無限延長,借以延伸人類的活動範圍,但好像就是上帝跟人類開了個玩笑,就算疾病全部消除,人類的生命也不會超過300年,隻要這個周期一到,生命立即泯滅。

科學家最終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小到粒子,大到宇宙,都不可以無限存在,而生命也符合這個規則,如果要破解它,那麼首先要破解宇宙的秘密。雖然現在也發展出了低溫冷凍技術,讓人體在低溫下,保持最低的能量消耗,就可以將人體保存上萬年,但這卻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低溫隻是相對減緩了這個活動周期,但對於正常的生命活動來講,這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