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第一顆生命的種子(1 / 3)

站在茫茫的宇宙之中,有時候我們很好奇,宇宙的能量從何而來?第一顆生命的種子如何進化而來?

要回答這些問題,很難很難,遠遠的超出了想象力,就像在原始時代,人類可以想象出登月、超能力,甚至黑洞,但卻不可能想象出原子結構,越是物質的最低層,越是難以想象,而正是這些最低層的物質,構成了一切,隻有當文明發展到一定的地步後,一切才能真相大白。

當然,我們等不到那一天,我們隻有想象一下。

首先空間是存在的,它是一切的基礎,它無限大,也可能是無限小,回為沒有參考點測量,而這個時候,時間還沒有概念,但它和空間是一齊存在的。

空間不可能一直保持均勻,隨著空間的進一步演變,有些空間塊產生了壓縮,當然,與之相對稱的是有些空間塊產生了膨脹,壓縮的空間和膨脹的空間逐步融合變得相對平坦,很難說是誰流向了誰,就好像將水壺中的水倒進了杯子中,很難說是水流到了杯子中,而不是杯子的空間進入了水壺中,這很難說,交換是對等的。

這種空間的對等交換,產生了更多的空間不均衡點,有更小的空間被壓縮或膨脹,並且不斷的交換,就這樣在巨大的空間內產生了空間漲落,也就是有些空間不停的被壓縮然後被膨脹,這個循環沒有止境,範圍越來越廣,就好像在平靜的湖麵丟了一塊石頭,平靜被打破了。

在某一個時刻,這種空間漲落由量變發生了質變,一些最致密的空間點產生了,它是被極度壓縮的結果,暫且稱這個點為“原點”,而且原點不可能再被壓縮了,原點和原點性質相同;原點不停的膨脹和壓縮,最終趨於平坦而消失在空間中,我們將這個原點產生和消亡的過程稱為一個原點周期。

原點因為有了相同的原點周期和大小,這個時候時間和維度的概念產生了,因為時間和維度有了參考坐標係,時間可以定義為經曆了多少個原點周期,而維度可以定義為能容納多少個原點。

原點和原點結合,形成了更大的點,而原點的漲落是在這個點內,所以這個更大點的生命周期更長,我們稱它為“質點”,質點和質點結合,最終生成了能量或是叫做物質,能量的來源是空間的不均勻性產生的,而空間的不均勻性的來源無法得知,也許這種力量來自空間本身,就好像本來空間是中性的,但現在卻變成了正能量和負能量,並且它們的量絕對相等,空間能量的來源就是正能量和負能量相互作用而趨於中性的結果。

能量和能量體之間因作用力而逐漸靠近,最終這些能量聚集在一齊形成一個超級星係,超級星係演化的後期變成一個超級黑洞,黑洞最終形成宇宙,宇宙就像一個原點一樣,不停的膨脹和收縮,最終也會趨於平坦而消失。

空間演化的鼎盛時期,空間內幾乎充滿了宇宙,宇宙之內也有更小的宇宙,稱為平行宇宙和嵌套宇宙。

當空間演化到後期時,空間內所有的宇宙消失,空間最終趨於平坦,新的一輪演變又開始醞釀。

生命的第一顆種子,可能出現在宇宙生成後的一個合適時期,並且是出現在一個宇宙之內,不可能出現在宇宙之外,因為宇宙之外能量太過稀薄,不利於生命的進化。

一個原點,當它生成後,它會爭奪周圍的空間,與周圍的空間產生融合而趨於平直;空間內有無數個原點時,原點會複合成一個更大的質量點,相互間交換能量,從而延長整體的生命周期,所以生命的本質就是對能量的爭奪。

暫時將這個有能力爭奪能量的點稱為“元胞”,元胞通過對外圍能量的爭奪,從而補充內部能量的損失,它是生命的最初形式,它的生命周期是短暫的,會因為過渡損失能量而消失,而能適應生存的元胞,體積逐漸變大,變成一個超級元胞,它對能量的爭奪也更有利,生命周期相對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