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戰國大名 下(1 / 2)

日本,山陽道,周防國。

空無一人的道場內,一名滿臉絡腮胡子的黑麵壯碩的中年男子正拉弓瞄準一百步外的箭靶,隻見其呼吸平穩,雙臂孔武,“嗖”的一身箭響後,鮮紅的靶心被一支羽翎箭射透。

箭法雖好,卻無人在旁喝彩,而這漢子本身也無一絲波動,並未在意箭去何方,射完後將長弓丟在一旁,癱坐地上閉目沉思,麵容間布滿不甘。

若是旁人看到這幕,定會驚訝——什麼事能讓戰無不勝的大內義興這般惆悵?

大內義興,日本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著名武將,全盛時期領有周防、長門、豐前、築前、石見、安芸、以及山城七國守護職,並兼任左京大夫、管領等職務,使大內氏勢力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其父親為周防“守護代”大內政弘。

“守護”、“守護代”等詞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出現頻繁。“守護”一詞本指守護大名,是被幕府封為各令製國守護職的地方武士團首領,然而正如幕府無法有效控製這些大名一樣,這些守護大名也無法有效控製自己的國內領地。在他們下麵,還有大大小小的豪族,隻是名義上聽指揮,內政、軍事、治安都有很大的獨立性。

到了戰國時代,“下克上”風氣潮湧,許多守護大名家的重臣得以“守護代”名義攬權,實質掌控領國。他們可通過代行守護權限,將領國內的武士組織化,成為本身的權力基礎,甚至因而搖變成大名者也大有人在。

其實,無論是“大名”、“守護”、“守護代”,還是經院力量與地方豪族,在這個紛亂的戰國時代,都乘機擴充力量,形成了獨立於幕府體製之外的大封建主,後世都習慣將之稱為“戰國大名”。

戰國大名們對社會基層情況比較熟悉。他們從自身的經曆中認識到:控製領國內的小領主和安定農民生活、保證農民從事農耕的起碼條件,是鞏固領國統治的兩大基礎。因此普遍采取富國強兵的政策,勵精圖治,積極發展經濟,漸漸孕育出統一日本的全新力量。

公元1494年,剛滿18歲的大內義興繼承大內家督成為周防權介,首先誅滅長門國守護代內藤弘矩與內藤弘和父子二人的叛亂,穩固自己的家督地位,次年又與九州的少弐氏與大友氏爭奪築前與豐前的領地,從京畿辭去管領之位回國後,又與出雲地方的尼子氏爭奪安芸和備後的廣大領地,一生戰陣不斷,在內外多難的環境下締造自己波瀾壯闊的軍事傳奇。

大內義興在腦海中仔細分析所得情報,幾十年的鬥爭經驗讓其漸感危機逼近。無論是足利義稙取得勝利重振幕府,還是足利晴元被擁護為新任將軍,自己的處境都將十分危險。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以不變應萬變,待最後局勢明朗時,再來一個錦上添花,支持即將勝利的一方,如此方可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

他內心深知,今日的自己雖風光無限,可以影響整個日本的政局,卻依然比不上當年身兼八國守護的細川勝政元,前人之鑒,不可不慎呀。

應仁之亂後,趁著足利將軍家衰落的時機,細川政元一舉掌握了幕府的實權,領八國守護,甚至被時人稱作“半將軍”。為了謀取更大的權勢,他把親生兒子細川澄之,送給當時的關白(日本皇室中類似中國宰相的職務)九條政基做養子,而自己又收了細川澄元和細川高國兩個養子。

就這樣,三個兒子很快就長大,兩名重臣三好長輝與香西元長各支持不同的人繼承細川家,三好長輝支持立養子細川澄元,香西元長則支持立關白九條尚基之子細川澄之。最後細川政元決意立細川澄元為繼承人,引來香西元長的不滿,遂派人刺殺細川政元,並出兵趕走三好長輝與細川澄元。

事已至此,無奈之下的傀儡將軍足利義澄隻好承認細川澄之為細川家的繼承人,但僅僅過了一個月,三好長輝與細川澄元便率軍反攻,殺了香西元長與細川澄之,幕府遂再次承認細川澄元為細川家繼承人,但細川家族也因此元氣大傷,不複當年八國守護的風光。

公元1507年,就在京都因細川家繼承人之戰鬧得不可開交時,大內義興趁機聯合地方大名攜前任將軍足利義稙上洛,而細川政元另一個不起眼的養子細川高國則在京都方麵響應大內義興,搖身變為義植派,反叛了細川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