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開學日期也漸漸逼近了,可王秋生一家人仍然沒有想到更好的辦法。
晚飯後,一家人坐在炕上閑談著,王小雅聽到家裏人的談話,知道哥哥很快就要開學了,於是插話說道:“我也要上學。”
王家旺盯著女兒王小雅看了看,問道:“小雅,你經常喊著要上學,是不是很想上學,讓你和哥哥一起上學怎麼樣?”
“好啊,可是你們不是說我還小,不讓我上學嗎?”小雅充滿疑惑的問道。
王家旺接著對家裏人說:“有辦法了,過幾天讓小雅和小安一起上學,這樣上學路上也就有個伴了。”
“那每天來來回回的走,兩個都還小,還是不放心啊。”方秀麗問道。
王家旺說:“這個不難,早上上學我們去送,下午放學我們去接,來來回回接送也就兩三年時間差不多了,那時候小安和小雅也長大了,不需要每天接送他們就可以自己走回來,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我們再接送。”
“也隻能這樣了。”方秀麗說。
王秋生緩緩說道:“這是個辦法,可是每天早上送下午接,這可不像說的那麼輕鬆啊!”
王玉竹則說:“這是得下一番苦功,孩子父母既然有這個決心,那就不成問題了。不管怎麼說,我們都要支持,孩子上學的事不能再有什麼耽擱。”
“隻是小雅,年紀還是有些小……”王秋生有些猶疑的說。
王家旺有他不同的看法,說道:“爸,小雅是小,現在讓她上學主要是作為小安的陪讀,目前不要求她學多少知識,我們就讓她在學校裏邊玩邊讀,一點點慢慢開始,等她再大一些,基礎知識也學紮實了,然後再把主要精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比一直呆在家裏可要好很多。報名的時候和老師說明這一點,老師在管教上自然不會太嚴格,這樣既有利於學習,還有利於成長,而且小安來回也有了伴。,”
王家旺表述完,一家人都同意他的這個觀點,於是王小雅的生活,就這樣被父母做了一種特別的規劃。聽著家人們的討論,王小安心裏起伏不大,隻有王小雅心裏樂開了花,本來不讓她上學的,可是一切變化來的太快,現在竟然又讓她上學了。
秋後開學的日期終於出來了,被定在了農曆七月上旬的一天,現在離報名的日子還不到一個星期了。
也就是大概去年這個時候,王家旺帶著王小安去大灣村小學報的名,誰能想到會發生那麼多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小安今年應當讀二年級了。可是,不管什麼原因,每個人的人生遭遇中都沒有如果,過去的已經過去了,發生的也已經發生了,這是沒法改變的事實。
整整一年的時間,就這樣毫無波瀾的過去了,時光對每一個人都很公平。如果過去的遭遇實在太過糟糕,那就不要去想了,當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朝著好的方向轉變,因為沒法再壞了。
可是留在王小安心裏的那些陰影,也許將一直存在於他的心裏,也許他早已經忘的一幹二淨了。在他這樣的年紀,或許根本就沒有記仇的意識,我們不必再去深究,把過去的一切,都交給時間吧。
開學的這一天終於來了,王家村除了王小安和王小雅外,另有幾個孩子也上學了,他們則是去了大灣村小學。人生的選擇含有諸多的不確定性,有些是被無法改變的條件限製的,有些則是順其自然發生的,往往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選擇都是被現實所逼。
這一天,方秀麗特意給小安小雅打扮了一番,換上了前幾天剛剛洗過的最新衣服,還拿出了她親手縫製的新書包,兩個孩子看起來確實煥然一新,怕是隻有過年才有這種喜慶的味道。
這年頭孩子們上學時背的的書包,都是家裏人趕集時買的新布自己手工縫製的,因為布料顏色不同,因而當孩子們背上時去看也是不同的,這與此刻的社會背景和時代是相吻合的,有些物質在這樣偏遠的山村,仍然是匱乏的。
吃過早飯,王家旺就帶著小安小雅出發了,孩子們喜歡敞亮的環境,隻有山路視野開闊,因此他們選擇了走山路。方秀麗在家裏收拾碗筷沒有出來,王秋生和王玉竹老兩口則特意送他們到村口,直到看不見三人離去的背影才回家了。
就在老兩口回去的路上,從另一個方向看到了去大灣村報名的一群學生和少數幾個家長,隊伍如此龐大,他們有說有笑,嘈雜中伴隨著歡樂;這與王家旺帶著兒子女兒去報名的三人隊伍形成了明顯的對比,兩路人的方向也是反的,老兩口頓覺心裏酸酸的,不知該說什麼好,就提快腳步回家了。他們知道,自此以後自己的孫子與村裏這些孩子們相比,就真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一個是群處的自然,另一個則是獨處的孤單。
可是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也許並非壞事,往後還會發生什麼,那是誰也不知道的事情,就像萬物都在運動中一樣,沒有誰可以準確的給未來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