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受到了皇上的封賞,這回也算是衣錦還鄉。
孟荷在向府呆了約莫半個月之後就跟著兄長一起回邊關了,趙悅跟向南在那天都去送了大家,畢竟也是一年多的交情。
特別是趙悅,跟很多將領都算是生死之交。
向南也很是不舍的送走了這一年多就負責保護他的那三十多位兵將,等到這些人離開的時候,馬背上都掛滿了向南夫妻二人贈送的自家做的吳越特產。
嗯,就是熏肉臘腸幹菜醃菜之類的。
別說,這重口味還挺符合這群漢子胃口的,在回邊關的路上就都給烤來吃了,醃菜更是直接用來夾了饅頭,好吃得不行。
回頭給向南寫信的時候還一誇再誇。
可惜如今沒有防腐劑之類的玩意兒,邊關那群老友再喜歡吃向南這邊也沒辦法給他們帶過去,最後隻能找向劉氏要了最齊全詳細的配方寄過去,叮囑讓軍營裏夥房那群掌勺的試著做給大家夥兒吃,一起寄過去的還有吳越郡那邊特有的一些調味料。
生活似乎又變得安靜了下來,阿澤雖然學問做得不錯,不過還是每天沒有鬆懈的認真溫書,時不時的還會回那所神奇的“天妒書院”拜訪夫子先生們,鍾大人那裏也會寫了文章上門討教。
天妒書院那邊的教習方式就是天馬行空,讓這群腦子原本就好使的學生有更廣闊的思維空間,而鍾大人那裏,則讓阿澤對如今的科考考場以及官場都更加了解,算是一個對世俗規矩的認知。
放飛自我天馬行空是很好,可明白規矩也很重要,兩方的把握,讓阿澤一日日的成長得越發優秀。
笑笑則是乖乖的去女學上課,有空的就參加個手帕交的賞花會品詩宴之類的,跟其他府內女眷的交情倒是比趙悅這位正頭夫人做得都還好。
趙悅是皇後欽賜的“巾幗”,雖然如今離開了戰場,小將的稱號卻也依舊保留著,趙悅在邊關的百步穿楊以及天生神力的名氣也傳揚開來。
有正統閨秀夫人因此對趙悅私底下頗多輕視,可趙悅並不介意那些閑言碎語,讓她驚喜的是經將軍府已經退休頤養天年的老將軍推薦,加上皇後的幫襯,趙悅被正式授予了官職。
雖然是個無品的官,就是給皇城裏的侍衛營傳授騎射功夫,算是騎射先生。
從戰場下來之後趙悅原本還以為自己隻能在後院呆著,倒是沒想到居然還能有走出去的機會,而且哪怕是無品級的官職,可那也是正兒八經的官啊。
這可是大業開國以來第一位入朝女官,跟之前她跟孟荷在戰場上的小將之職有著巨大的差別,這也是朝廷對女人為官的一種願意嚐試接受的苗頭。
當然,若是之後沒有女子能有才到讓當政者願意開先河的程度,那麼趙悅也將是唯一一名入朝女官,而女人做官的這扇剛掀開一條縫的門也將會被徹底關上。
畢竟不是誰都能這麼幸運的遇上開明的皇上皇後,比起任人唯賢,更多的當權者還是更願意將權利都攥在自己手心裏,就怕權利被誰分了一絲半毫去。
兒媳婦跟一群男人在一起訓練,這事兒要是擱在其他婆母身上,怕是能氣得休了這個兒媳,可惜向劉氏如今是徹底放下一切就安安心心的過日子了。
而且當年趙悅在他們家家徒四壁的時候就帶著全部家當嫁進來,向劉氏對趙悅的信任是很多當婆婆的婦人難以想象的。
可以這麼說,若是有誰說自己兒媳不守婦道,那向劉氏肯定是要笑的。
反之若是誰傳出閑話說是她家兒子在外頭喝花酒跟誰家女子勾勾搭搭,那向劉氏第一反應肯定是操起擀麵杖就要風風火火去找兒子算賬的。
獨自一人帶著兒女生活了那麼多年,向劉氏受過的苦太多了,家裏沒有男人,若不是裏正好歹還惦記著他們家早前有個秀才如今又有個自幼讀書的兒子,因著存了點心思所以時不時幫襯向家孤兒寡母一番,怕是向劉氏早就被人欺負了去。
可即便如此,向劉氏早年也沒少被村裏的婆娘閑言碎語的傳過。
向劉氏當年能嫁給秀才,長相自然不錯的,年紀輕輕當個寡婦,走出去幹活被男人多看兩眼也是難免的。
即便向劉氏總是擺著棺材臉,可那些婆娘說起話來可一點不會心軟。
長久的日子讓向劉氏明白周遭的人對女子是如何的不公正,一言兩語說壞一個女子的名聲,逼得女子自盡而亡了,那群人還要滿臉鄙夷的說人家是自覺沒臉繼續活在這世上,讓人死了都不得安寧。
所以向劉氏總是原因去給女子更多的寬容,當初趙悅還沒過門的時候向劉氏如此,現在有了孫子孫女,向劉氏對趙悅依舊如此。
因為她知道,隻有真心以待才能收獲真心。
雖然養家的是男人,可要讓一個家家庭和睦生活美滿,卻還是要靠女人們。
阿茶受母親的影響,對於嫂嫂居然能入宮給那些侍衛上課是無比自豪驕傲的,便是鄰裏街坊裏有婦人婆子指指點點的說閑話,阿茶也並不在意。
這些婦人終其一生也就隻有這麼碌碌無為的活著了,她嫂嫂那可是上戰場殺過犬戎得過戰功的人,現在都能去教一群大男人功夫了,可不就是比一群大男人都厲害麼?
得到家裏人的讚同支持,趙悅新官上任也是幹得順心如意,有誰敢因為她是女子就輕視她,趙悅也一點不含糊的給這人一個深刻的教訓。
反正她背後有大靠山,她家阿南可是皇上寵臣,阿南背後又有陳大人鍾大人將軍府,甚至還有皇上跟太子,即便這些侍衛都是有啥來頭的,趙悅也一點不怕。
這大業最大的靠山除了皇上還能有誰?
日子說是平淡,其實也就是對於向家的人,反正就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幹自己的事兒,可對外麵的人來說,這一家子可是過得轟轟烈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