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孕期常見疾病與用藥(1)(1 / 3)

懷孕前進行口腔檢查有什麼好處

懷孕前應檢查口腔。女性在懷孕後,體內的雌性激素水平及黃體酮水平上升很高,會使牙齦中血管增生,血管的通透性增強。容易誘發牙齦炎 ,這被稱作“妊娠期牙齦炎”。而在孕前就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懷孕後炎症會更加嚴重,牙齦會出現增生、腫脹、出血顯著,個別的牙齦還會增生成腫瘤狀,稱為“妊娠期齦瘤”。易出血,嚴重時還會妨礙進食。

為避免孕期牙病發病,應該在孕前將口腔中的病牙拔除。在懷孕時發生牙病,會造成早產兒和低體重兒出生的機會增加。母親患有蛀牙,生出的小寶寶患蛀牙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造成孕婦容易蛀牙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婦女會有“懷孕時一定會壞牙”的錯誤觀念,而任由牙齒蛀蟲,實在非常不幸。其實,懷孕不一定會壞牙,而是因為懷孕時,孕婦生理及生活飲食習慣的改變,常會疏忽,全身倦怠,並且常有激烈嘔吐的現象,一刷牙就會嘔吐,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胃酸滯留口中,或常喜歡吃酸性食物,致使唾液PH值改變,也是造成孕婦容易蛀牙的原因。

急性牙根炎

有些較厲害的蛀牙,如果牙髓神經已經壞死,反而不會痛,病人一無知覺,但漫漫十月懷胎,便可能爆發急性尖牙周炎,根尖牙槽炎、根尖牙槽腫脹等急性症狀,也會有無法忍受的腫痛。因此,但凡無髓牙、殘根或以前已作根管治療而明顯地有根尖病灶的牙齒,都應該及早求診,及早治療或拔牙、補綴,以避免懷孕期間疼痛。

專家建議:所有的孕婦們,要及時作口腔檢查,如果發現有問題要及早治療處理。最好您在準備懷孕之前,即作口腔檢查,務必在懷孕前“除舊迎新”,準備好一口“好牙”,這樣你就可以在幸福安詳的嗬護期待下,迎接您健康可愛的小寶寶!

孕期常見的牙周病有哪些

孕期較常見的牙周問題有以下幾種:

1、妊娠牙齦炎:這是由於懷孕期間荷爾蒙改變,使牙齦充血腫脹,顏色變紅,刷牙容易出血,偶爾有疼痛不適的感覺。

2、妊娠牙齦瘤:這種病症較少見。一般發生在懷孕中期,由於牙齦發炎與血管增生,形成鮮紅色肉瘤,大小不一,生長快速,常出現在前排牙齒的牙間乳頭區。

妊娠牙齦瘤通常不需要治療,或隻針對牙周病進行基本治療,如洗牙、口腔衛生指導、牙根整平等,這是為了減少牙菌斑的滯留及刺激。牙齦瘤會在產後隨著荷爾蒙恢複正常而自然消失,若出現妨礙咀嚼、容易咬傷或過度出血等,可以考慮切除,但孕期做切除手術容易再發。

3、其他症狀:也可偶爾見到牙周囊袋加深、牙齒容易動搖等症狀。口腔衛生不良及原先有牙齦炎的孕婦,在牙周問題上都有較大的發生風險,所以懷孕前先做口腔檢查與預防治療,懷孕期間定期檢查,做好口腔清潔衛生是非常必要的。

牙周炎為什麼會導致孕婦早產

早產兒與孕婦懷孕期間毒血症,以及下生殖道的細菌感染有關係,而現在又發現牙周炎患者,牙周的大量細菌可以產生足夠的內毒素,並由此而激活淋巴細胞等產生大量的鹽性因子。它們可以進入孕婦的血液循環,甚至進入胎盤,對胎兒的危害不亞於產道感染。

另外還有資料報道,一些早產婦女下生殖道及羊水中能夠分離出了高水平的牙周致病菌,在懷孕的老鼠身上接種牙周致病菌,而造成局部感染時,可以抑製胎鼠的生長,導致低體重。另外有病例對研究表明,患重度牙周炎的孕婦早產的風險是牙周健康者的7.9倍之多。

孕期牙科治療有什麼限製

牙科醫生提示,最好能在懷孕前做一次徹底的牙齒檢查和治療,因為孕期不宜做牙齒治療,即使牙齒出現緊急狀況,也隻能做暫時性的症狀治療,拔牙或任何侵入性治療應延至產後再進行。懷孕期間,建議每三個月檢查一次牙齒。醫生會提醒孕婦注意以下牙科問題:

1、懷孕前期(前三個月):這個時期是胚胎器官發育與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服用藥物不當或x光照射劑量過高,就可能會導致流產或胎兒畸形。所以,若非緊急狀況,醫師不建議進行牙科治療。

2、懷孕中期(第四至第六個月):若一定要治療牙齒,此時期是較適當且安全的治療時機,建議隻做一些暫時性治療,如齲齒填補等。

3、懷孕後期(後三個月孕期):此時孕婦不適合長時間的牙科治療,因為敏感的子宮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引發早期收縮,再加上治療時長時間采取臥姿,胎兒會壓迫下腔靜脈,減少血液回流,引發仰臥位低血壓,同時使心髒輸出量下降,產生腦缺氧,從而有暈厥、喪失意識的可能。

為什麼說牙病在懷孕前處理較佳

最好在懷孕前就先檢視牙齒,若需牙醫的治療,最好在懷孕前處理較佳。懷孕時期,牙齒若有不適,可請牙醫師執行暫時性止痛的治療,但若有牙床感染的現象發生,仍需立即請牙醫處理。懷孕第二期是較適合做牙科治療的時期,但是,此期以緊急處置為原則,較廣泛性且較大的手術,最好延至產後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