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靈想要知道更多關於李銘的事情,李銘的猜測,它隱約有種感覺,李銘就是它一直等待的那個天選之人。
雖然靈不敢百分之百的斷定,可它對李銘還是忍不住產生了一絲親切感。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既然我可以斷定上古大能布置五道關卡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把所有來到遺跡的修煉者抹殺掉,那五道關卡都絕對會留有一線生機,譬如第一關困陣,上古大能留下了生門,那相對應而言,第二道關卡也應該會有通過考驗的辦法。”
“可是在第二道關卡內,我並沒有看到通過考驗的那一線生機,小路是絕路,路都盡頭已經斷絕,這完全就是不可能通過的考驗,這,明顯和上古大能設立五道關卡的初衷出現了矛盾,而這,也是導致我開始懷疑第二個考驗有問題的根本原因。”
簡單來說,就是第二個考驗讓人看不到希望。
上古大能布置五個考驗的目的很簡單,是為了挑選自己留下的傳承繼承人,之前靈也說過,隻要能夠通過五個考驗,就有希望得到上古大能的傳承。
既然是為了挑選傳承者,上古大能怎麼可能將考驗設計成必殺之局,這根本就不合理,上古大能又不是為了坑殺進入遺跡的修煉者,他隻是為了挑選一名優秀的,出彩的後輩成為他的傳人。
正因為如此,李銘一次次的斷定,無論是哪一個考驗,都一定會有一線生機,隻不過是修煉者能不能找得到而已。
譬如參天大樹牢籠,眾人在被牢籠困住之後,全都束手無策,隻能在牢籠之中等死,這是眾人能力不足導致的結果,死了也是白死,可是,要是有人如同李銘一樣,能夠保持冷靜,並且看穿困陣的根本,那隻要是個人都能夠脫離參天大樹牢籠。
可以說,上古大能布置的五個考驗,考驗的並不是修煉者的修為境界,而是修煉者的品質。
第一關,冷靜,隻有保持足夠的冷靜,在突如其來的變故中不會自亂陣腳,才有可能通過考驗。
試想一下,在第一關所有人突然被參天大樹牢籠困住之後,都不約而同的做了什麼反應。
先是慌亂,然後使出各種手段進行照明,而這,就是自尋死路。
照明會催生斷魂草的生長,也會讓生門消失不見,在找不到生門的情況下,斷魂草又持續生長,所有人最終都會因為毒發而身亡。
隻有李銘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冷靜的審視參天大樹牢籠,找到了困陣的破綻,從而讓所有人收起照明手段,最終尋找到生門,脫困而出。
要不是因為李銘冷靜,並且對陣法一道有足夠的了解,他絕對不會這麼輕鬆的就帶領眾人脫困。
而第二關,考驗的則是勇氣。
從一開始靈提出可以讓眾人放棄考驗,離開遺跡開始,靈實際上都在給所有人的心底種下了一顆名為膽怯的種子。
要是有人不敢參加第二關,選擇放棄,那自然不用多說,直接就被淘汰出局。
而那些選擇繼續經受考驗的人,在小路上同時經受精神緊繃,疲勞攻擊等一係列考驗後,或多或少都會出現負麵情緒,譬如李銘之前那煩躁不安的情緒。
在負麵情緒的影響之下,靈埋下的種子也就會隨之茁壯成長起來。
一些心智不夠堅定的修煉者,就會懷疑自己的選擇是不是錯的,他們真的應該參與第二關的考驗嗎?他們是不是應該按照靈所說的放棄?又或者說,他們會不會死在第二關的考驗之中。
一旦產生了這種情緒,他們就必死無疑。
雖然李銘說過,這第二關的考驗實際上是幻境,可經曆過心魔劫的他更清楚一點,幻境有時候比實質性的攻擊更加危險。
有句話叫做哀莫大於心死,在幻境之中,這句話格外的實用。
要是修煉者因為靈的話,心智產生了動搖,那他們就必死無疑,他們的心防被破開,認為自己活不下來,或者認為自己不應該參與這第二關的考驗,最終的結果,自然就是心死,從而影響到人死。
而到了最後,修煉者在來到小路的盡頭,發現前麵根本就沒有路,負麵情緒會再一次彌漫上心頭,這自然會造成兩個結果,第一個,正如上麵所說的一樣,修煉者陷入絕望,心死影響到身死。
而第二個,就是修煉者想不通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小路的盡頭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