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取起一道黃紙,以朱砂為墨,點染在符紙之上,一筆雲篆行雲流水。
當他把這道符籙燃盡後,東天之上紫芒乍現,天光從昏暗的夜幕之中臨照而下,直罩玉台。
渺渺的青雲在夜空中盤桓而動,香霧自地而生,透過高遠的雲嵐,仿佛可以看到淩空俯瞰眾生的九重仙闕,側耳旁聽,繚繞天地的仙音乘霧而來。一方天人盛景,如詩畫般渲染而開!
天呈異象,一時間群臣沸騰,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唐太宗高聲問道:“天意如何?”
隻見那年輕的道人凝神思索,從他緊皺的眉心中可以看出,他在用盡腦力來解答紛繁的天意。群臣漸漸安靜了下來,他們急切的望向玉台之巔的那年輕道人。不多時,那年輕道人如靈光乍現,猛地睜開了雙眼!
一回身,一頷首,一跪拜。
他的聲音分外清澈,但在字裏行間,難掩語調中的喜悅之情。
“啟稟陛下!”他大聲說道:“天星降瑞,紫氣東來。此乃天佑大唐,國祚綿長!”
短暫的沉默後,一時間,整座興慶宮為之歡呼!
在山呼海嘯的吾皇萬歲中,唐太宗李世民站起身來,原本喧鬧的大明宮再次安靜了下來,他站在城頭仰天長笑:“此間天下,人道當興!萬神之意絕非乃我人間之旨,人間大律當由人間左右!我大唐滅強隋,戰四夷,放眼天下,國泰民安!”
“此乃人績,而非天功!”
猶如黃鍾大呂,莊嚴天地!
群臣俯首,山呼萬歲。
而在一旁,時任尚書左丞的一代賢臣魏征卻默然不語,暗自發笑。站在他身側的邢國公房玄齡不解的問道:“丞相何故發笑?”
魏征收起笑容,輕輕說道:“房大人,此間欽天大典,這小道恐是所言不實啊。”
聽聞此言的房玄齡不由一驚:“魏大人,何以見得?”
魏征輕輕搖了搖頭,說道:“天機不可泄露。”
房玄齡神色一怔:“那他豈不是犯了欺君之罪?”
“巫卜之言何必在意,又何來欺君?”魏征恬然的聳了聳肩,他看著昂首天問的唐太宗,眼神中笑意闌珊:“若真是所言不實又有何妨,此天下乃我輩以無畏精誠拚搏得來,何來半分天助?”
“唉。”一旁的房玄齡歎了口氣說道:“若真如丞相所言,那這小道還真是有幾分膽略和本事,反天道而行之,卻言中天下公理,真乃才智雙絕。”
“此道乃岐州雍縣人氏,道號黃冠子,於今年入我朝太史局為官,是任將仕郎。”魏征背手笑道:“此人,名為李淳風。”
……
那聲嘹亮的長嘯穿透滾滾雲層,直衝霄漢,在長天之上回蕩不絕。
放眼青空,九重霄漢之上紫霞飛光,層層雲嵐宛若雪堆玉砌,而在這遼闊蒼穹之上,一方巨大的宮殿正雄立雲端,傲視三界。
金光萬丈舞龍鸞,瑞氣千條紫騰煙。至靈聖境無上所,萬神九州共此天!
九重霄漢坐落於上古巨樹建木之上。建木者,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建木神樹生於靈丘,披曆亙古,如今更是枝繁葉茂,樹大根深,通天徹地,托起這巋然三界。
而在這坐落於建木樹冠的天界之上,其中更有三十六諸天,自瑤池,通淩霄,層第而上,萬般恢宏。
諸天之上,巍峨的東天神庭籠罩在萬丈飛騰的金霞中。
在飛蕩的劍戟旌旗環列之間,雄壯的南天門高有千丈,南天門上達諸天,下至黃泉,以神樹建木聯通起大千諸界。
天門之內,琉璃鋪就的大道蜿蜒向天庭的每一座宮闕。
天庭以四極為尊,合天罡地煞之數排列天宮寶殿,其更有三十六天宮,七十二寶殿。群星環繞,日月同輝。其中亭榭園囿,奇花異卉,在倒懸的天瀑中交錯縱橫。天瀑自星海而下,倒灌銀河。
神之勝境,天地獨尊!
九重天,淩霄殿。
瑰麗的神闕如高聳的玉山般直插雲峰,金碧輝煌的內宮大殿之中,上有高懸的日月星辰,下有莽蒼的山川江海,在寶殿大氣磅礴的壁繪之上,乃是人間自炎黃而始直至今日的曆朝曆代。萬千青雲在殿中盤桓,萬神群仙端立雲中,根據品階次第而上。
而在那雲海巔峰,金光萬丈的王座寶象莊嚴。
大殿的最下級,兩位天官手持聆聽人間的碧螺,跪在地上麵麵相覷。
那道神旨是:人間當大興道統供奉,滋養天眾。
“人間可否遵我天庭諭旨?”一位立於雲端的神明高亢的問道。
“啟…啟稟上仙。”一位天官惶恐的說道:“人間…並未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