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聽了,低下頭來,似乎是在費力地思考著。

“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想清楚啊!”孔子盯著子路說。

“會的,我會想清楚的。”子路說。

孔子聽了,微微地搖了搖頭,對子路身旁的顏淵說:“回啊!到了衛國,有空閑時,你一定給由講講正名的問題,他實在是有些頭腦不清醒啊!”

“我一定會與仲由深入討論正名的問題。”顏淵看一眼子路,恭敬地回答。

“不是討論,是給他講。由這種想法,能夠討論嗎?”

“回,你就別謙虛了,到了衛國,我一定向你討教。”子路接過孔子的話說。

孔子聽了,不願理子路,再把頭轉向江水,自言自語地說:“時如水逝,能遇明君就好啊!”

“聽說這衛國的靈公有些荒誕啊!”子路突然又插嘴說。

孔子聽了,以目視子路,說:“要去投靠人家,可不能又說人家的壞話。君子是不搞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

“可是,君子是講究事實的啊!”子路分辨道。

孔子聽了,搖了搖頭,說:“由啊!你是越來越會替自己辯解了。我告訴你,要想做出些事情來,就一定要把心事花在正事上。什麼時候把正名的事想清楚了,再來替自己辯解不遲。”

“正名的事,您不是要我到了衛國再向回請教嗎?現在在你身邊,旅途寂寞,隻不過是想多問一問,也好增長些見識。”

“由啊,你真是越來越善辯了。可是,公雞聲音再高,人們還是喜歡母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它能下蛋唄。”

“知道了還不停地高聲大叫!”孔子微笑著說。

125、

孔子雖然不願與子路討論衛靈公,在心裏卻對衛靈公充滿了擔心。作為熟悉曆史的孔子,對衛國、衛靈公自然是非常的熟悉。正因為熟悉,也才有了對這次入衛的擔心。

周武王滅商後,將康邑封給他的弟弟康叔。後周公又將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都封給康叔。過不多久,康叔就建立了衛國,定都於朝歌。康叔下傳七代到衛頃侯,頃侯用重金賄賂周夷王,使衛國成為侯爵。頃侯下傳兩代到衛武公四十二年(前771年)時,衛國幫助周室東遷有功,升為公爵。武公時期衛國比較強盛,政治也很清明。武公在位55年去世,兒子莊公即位。衛莊公在位23年去世,兒子衛桓公繼位。桓公溺愛弟弟州籲,結果卻被州籲殺死。桓公另一個弟弟宣公又殺了州籲,繼承王位,直到十九年後去世。

衛宣公時衛國諸公子爭奪君位,導致繼承宣公的衛惠公剛登基3年就被趕走。8年後惠公複國,曾結集燕國攻打周天子惠王。惠公在位31年去世,兒子衛懿公接替君位。懿公窮奢極欲,喜好仙鶴,不理朝政,在位第九年遭北狄侵犯。懿公被殺,衛國也差點亡國。後來的衛文公在齊桓公的幫助下複國並遷都楚丘。文公在位25年去世,兒子衛成公即位。成公做了35年國君之後衛穆公繼位。穆公在位十一年去世,兒子衛定公即位。定公即位12年去世,兒子衛獻公即位。獻公在位33年去世,兒子衛襄公繼位。襄公在位9年去世,兒子衛靈公即位。

子路聽了,低下頭來,似乎是在費力地思考著。

“這個問題,你一定要想清楚,一定要想清楚啊!”孔子盯著子路說。

“會的,我會想清楚的。”子路說。

孔子聽了,微微地搖了搖頭,對子路身旁的顏淵說:“回啊!到了衛國,有空閑時,你一定給由講講正名的問題,他實在是有些頭腦不清醒啊!”

“我一定會與仲由深入討論正名的問題。”顏淵看一眼子路,恭敬地回答。

“不是討論,是給他講。由這種想法,能夠討論嗎?”

“回,你就別謙虛了,到了衛國,我一定向你討教。”子路接過孔子的話說。

孔子聽了,不願理子路,再把頭轉向江水,自言自語地說:“時如水逝,能遇明君就好啊!”

“聽說這衛國的靈公有些荒誕啊!”子路突然又插嘴說。

孔子聽了,以目視子路,說:“要去投靠人家,可不能又說人家的壞話。君子是不搞當麵一套背後一套的。”

“可是,君子是講究事實的啊!”子路分辨道。

孔子聽了,搖了搖頭,說:“由啊!你是越來越會替自己辯解了。我告訴你,要想做出些事情來,就一定要把心事花在正事上。什麼時候把正名的事想清楚了,再來替自己辯解不遲。”

“正名的事,您不是要我到了衛國再向回請教嗎?現在在你身邊,旅途寂寞,隻不過是想多問一問,也好增長些見識。”

“由啊,你真是越來越善辯了。可是,公雞聲音再高,人們還是喜歡母雞。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