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喜(1 / 2)

第一章

知許寺坐落於靈鈞鎮的東部,那是一個有些敗落寺廟,每天的香客隻有零星幾位。縱使有香客來訪,也不過是拜佛許願,很少有人會捐獻香油錢。所以,知許寺大部分的和尚都離開了,若問去哪兒,左不過說是雲遊四海罷了。

程得安是住在知許寺的一個小光頭,為何不稱他為和尚呢?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他未曾出家,隻是在這寺廟裏住而已。

十三年前,程得安尚在繈褓之中就因為兵荒馬亂,而被父母遺棄。幸虧是知許寺的方丈撿到了他,不然,程得安怕是已經成了戰爭中的孤魂野鬼了,還是未滿月的那種小鬼。

知許寺的方丈一向不拘小節,在撿到程得安時,見他還沒取名,便翻出了一本破爛的詩集。方丈向手上呸呸的吐了兩口唾沫,把詩集翻得嘩嘩作響,正準備大展身手取一個威武霸氣的名字,沒成想動作太大嚇醒了小得安。方丈手忙腳亂的去哄小得安時,還不忘隨手指了兩個字。當時那詩集正好翻到了孟郊的《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認真“得”和“安”就是方丈指的二字。在知道自己名字的來曆之後,程得安不止一次在心裏暗自慶幸,幸虧方丈指的不是“馬蹄”或“春花”。不然以後自己怕是無臉見人了!

知許寺裏別的沒有,就是地方大,就連程得安這種被方丈撿回來的“關係戶”都有自己獨居的院子。

今年三月月底,程得安過了自己十三歲的生辰。現在的程得安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形抽條一般,幾乎每季的衣裳都要換新的。名義上的新衣服,其實也都是大和尚們穿不下的舊衣,縫縫補補之後送給比自己小的和尚或得安。唔,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吧!

一場巨大而又漫長的暴雨過後,太陽終於挽了笑臉,方丈也露出了笑容,布滿褶子的臉上燦若幹癟的菊花茶。幾日之後,方丈笑的更厲害了,遲鈍如程得安也發現了。

“靜安師兄,方丈這幾日是怎麼了,笑得這樣開心?”程得安將嘴靠近了靜安的耳朵。程得安雖然不是知許寺裏的和尚,但他從小與這些人們長大,彼此之間的感情素來深厚,與親師兄弟們無異,也便跟著師兄師弟的叫。

“最近有一個貴客要來訪”靜安解釋道。“嘖嘖,懂了,若是不出意外,便會有一筆巨大的香油錢了吧!”程得安吊兒郎當的說道。“你這臭小子,又在這裏編排方丈,找打是不是?”靜安抄起離自己最近笤帚,揮起來,作勢要打程得安。嚇的程得安抱頭鼠竄,一氣兒跑回到自己的院子裏,並在門上落了鎖才安心。

靜安有些後悔,每次遇到程得安這孩子時,就忍不住生氣,以往帶的那麼多師弟沒一個比得過程得安淘氣。以至於他怒上心頭,連想說的話也沒來得及告訴程得安。

這次來的貴客可不隻是有錢那麼簡單,而是真正稱得上是天潢貴胄。以程得安潑皮破落戶的性子,萬一得罪了這位爺,可是性命不保啊!最後,在吃飯結束後,靜安深吸兩口氣,耐下性子,仔細的跟程得安分析利弊,一直到程得安信誓旦旦的拍著胸脯保證不會出現問題才離開。臨走前,靜安還是不放心,又是一番再三叮囑。

可事實證明,越是怕什麼,就越會來什麼。

六月中旬的一天早上,一支豪華的儀仗隊停在知許寺的正門前。知許寺的方丈帶領著一眾和尚迎接,當然這其中自然不會有程得安。

“恭迎王駕千歲。”當馬車中的人緩緩地走下來時,方丈與眾人行了跪拜大禮,嘴上恭敬的說道。無人敢直視從馬車上走下來的這位爺,除了躲在遠處的程得安。

在程得安的眼中,這人身量高挑,麵容白皙,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由於距離原因,程得安並不敢靠的太近,所以看得不真切,隻能大抵判斷出這些。以至於程得安沒有看到這位從皇城來的爺,嘴角若有若無的上揚。

“怎麼樣,怎麼樣?”並不是所有的和尚都有資格去迎接這位貴客的。雖然方丈也有心讓他們去見見世麵,但太小的和尚怕他們不知禮數,再衝撞了這位爺,便得不償失了。所以當得知程得安去偷窺了以後,留在這裏的小和尚們一窩蜂的湧上,將程得安圍的是水泄不通。

“程得安你說話呀,這位從皇城來的爺到底長什麼樣啊?”一個性子急的小和尚推了推程得安,催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