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潭清影月沉沉1(1 / 2)

——萬曆才援邢慈靜

就像到了紹興的沈園會想起唐婉,到了濟南的趵突泉會想起李清照一樣,我回到黃河迤北的臨邑縣,總要想起一位女人,並且深深地懷念她0我懷念她,是因為我特別鍾情於她……我們的緣分,源於一本書的寫作。十多年前,我選注一本古典詩詞,在諸多的故紙堆裏,我發現了一個透著幾分禪機的名字一邪慈靜。處於好奇,我開始査閱邢慈靜的有關資料,結果發現她竟是晚明時期著名的書法家邢侗的胞妹。好了,有了這個線索我就可以順藤摸瓜地把一個人物的基本情況查清楚了。

然而,我錯了。盡管十多年來我以特別關注的心情查閱了《明史》、《臨邑縣誌》、《拜經樓詩話》、《山東通誌》、《池北偶談》等有關的典籍,但所得資料大體上是說些邢慈靜博學善屬文,詩有清致,詩畫俱稱絕品,與兄齊名之類的話,吏詳細的資料卻所得甚微。當然,即使這些資料也為我以後的繼續努力插上了路標。於是,十多年來我反反複複地吟誦著邢慈靜的十幾首小詩在對一種充滿著藝術美感的作品的享受中,期盼著窺美人兮於全豹。但是,她離開我們畢竟已近400年了,加上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的影響,至使這位既才華橫溢又以獨特的審美視角眷戀著生活、至少應該在中國的女性百花園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女性亟近浬沒,我們想把她還原到人物的初始風貌是多麼的不易。

還好,一位曾在山東省圖書館工作過的江濤同誌幫我查找到了清初錢謙益編綦的《列朝詩集》。這部書裏,不僅收入了邢慈靜的兩本詩集《蘭雪齋集》、《菲菲草》,而且載人了作者的小傳。通過閱讀這些作品、這些資料,連同以前的積累,我終於壯著膽子開始拋磚引玉的嚐試了。但願我的這篇散文能鉤沉起人們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女子的關注。

女人的名字一且被曆史記錄下來,一般都伴隨著一些人生旅途的癒硫鮮絆。或是國事危艱中的背時倒運,或是痛失知己後的形影相吊,或是躊躇滿誌難以施展,或是個人感情愁腸百結。而這幾方麵邢慈靜基本上都占全了。也許正是這種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腹、空乏其身的反複打磨,才使她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才使她成為一位有名的才女。

邢慈靜生活的萬曆年間,如果說初期還有一些生機的話,後來卻由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而導致朱翊鈞的政權向**的深淵急劇下滑,以商品經濟的發展和集權統治的衰落為主要特征,形成了皇室貴族集團、商業資本和商人集團、江南地主文士集團、農民和手工業者及城市居民為代表的四大利益階層,他們相互間的利益角逐,嚴重地動搖了明朝集權統治的基石。皇室糜費所導致的苛捐雜稅、官衝頃軋所形成的朋黨之爭,給下層的勞動人民增添了不堪忍受的重負,農民起義此起彼伏。邢慈靜的家庭不僅是當時魯北平原臨邑縣一個家資巨萬富豪,其父親也是當地有名的儒商,母親萬氏也是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按照望子成龍的理想,老兩口兒從孩子的幼年時期就為他們設計了一套入仕做官的成才之路。兒子邢侗七歲能作擘窠大書,17歲拔貢,19歲京闈舉人,23歲進士,24歲出任直隸南宮縣知縣。而到了1574年29歲時,就以循吏報績,擢禦史台,巡案三吳,33歲時又擢升湖廣參議,緊接著又提拔為陝西行太仆寺少卿。而女兒慈靜更是巾幗不讓須眉,她雖然不能像哥哥那樣入仕做官,但卻自幼活潑可愛,才思敏捷。一次,她到九嫂家串門,這位博學能文的嫂子,素知慈靜能詩善畫,便領她到後花園觀賞石榴花,並請慈靜以此為題當場作詩。慈靜略加思索即隨口吟出:榴花小院開未殘,綠葉成蔭子一團。為語主人須愛惜,休教風雨鬧酸酸。39;眾人聞之,無不為慈靜敏捷的才思拍案叫絕。後來人們把這首題為《題九嫂後院石榴》的小詩收進家譜,作為家族中的一份驕傲流傳下來。及笄,慈靜不僅詩名大振,而且善畫白描大士,書法酷似其兄,書畫俱稱絕品,閨閣中即成就了頗有影響的書法集《之室集帖》。這樣的女子當然是曲髙和寡的陽春白雪,加上母親萬氏要求女兒必欲字貴人,因此,直到28歲,邢慈靜才在哥哥的撮合下,與當時在朝廷命官中享有盛譽的大同知府、原籍是山東武定府的回族人馬拯喜結伉儷。這一年是萬曆八年(1580年)。

顯而易見,這是一樁門當戶對的聯姻。一個政聲大振的知府配一個才貌雙全的佳人,真可謂天作之合。然而身居高位的職責卻不容許他們卿卿我我。新婚不久,馬拯就要回到任上。離別之夜,夫妻徹夜暢談。邢慈靜從丈夫介紹的雁門關外的險惡形勢中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便從心底一遍又一遍地默誦著張衡的那首《四愁詩》中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身北望涕沾巾的句子和時人那首吟昭君出塞的塞外邊風撲麵沙,舉目何處是中華?早知身被丹青誤,嫁入尋常百姓家。少年時代邢慈靜讀這些詩的時候,閉上眼睛便是飛砂走石的荒漠、大雪飛揚的戈壁、險山惡水的關隘、草長鷹飛的泥淖。想不到這些當初的內心視像如今卻與自己的愛情連在了一起。三從四德的熏陶與忠君思想的約束,使她本能地為自己套上了挽具。於是,當官船停泊在德州大運河畔時,她與丈夫依依惜別了。楊柳岸,曉風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