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命值?即命價也,我們平時所說的,“這條命值多少錢”之意。後來,引申為酬勞、薪水,指一切體力勞動或腦力勞動的報酬,也指商業利潤。組詞:討(也叫食,討生活之意)、大(獲利頗豐)等。俗語“平安當大”,為亂世人語,平安是福,平安就相當於發財之意。新三座大山當前,人們常說的是,“健康當大”。
據考證,的起源,跟原始雇傭軍有關。為搶地盤,爭資源,部落之間常爆發戰爭,有時,實力較弱的一方,就會招募第三方青壯年加入,議定受傷或陣亡的報酬,如斷一手補償多少頭牛、死亡補償多少頭牛等。此後,“賣命”生意千萬年延續下來,不管形式怎麼變,以命換的本質是不變的。著名曆史學者吳思研究了曆史上生命與生存資源的這種交換關係,寫出了《血酬定律》一書,點題,也就是一個“”字。
十九世紀中葉,馬克思在解剖資本主義時,說出一句振聾發聵的話:“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因為,工人流血流汗勞動所得到的,與他們創造的剩餘價值差別甚大,大頭都被資本家剝削去了。所以,馬克思據此推斷,“資本主義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已為自己準備好了掘墓人——無產階級”。馬克思+吳思,這“二思”的理論,足以解釋近兩個世紀以來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和封建國家的種種暴力革命,都是一個字在作怪。
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是否如馬克思所預言,“全世界無產者”一個個都拿著接加長白蠟杆的洛陽鏟準備掘墓呢?政治家們見仁見智,非本章所能盡述。不過,今天,在處於資本原始積累階段的非資本主義國家,“二思”的理論,依然印證著的血淋淋。
比如,河南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艾滋病村?其根,正在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當地對“血漿經濟”、“賣血致富”的倡導,賣血者得到的,少得可憐,更多的落入誰的口袋,染紅誰的頂戴,可就不得而知了。山西洪洞等地的黑磚窯事件,則是更令人發指的“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肮髒的東西”。而按照我國的死亡賠償製度,城鄉居民死亡賠償金相差達16萬多元——同命不同到如此地步,也可算是今古奇觀了。
2009年12月18日,廣西貴港市數十農民工爬上市區最高樓盤“聯邦國際”欲跳樓討薪,並掛出“最苦農民工、最累購房人、最黑開發商”、“還我血汗錢”等橫幅聲討開發商。據報道,11時許,有兩名女子一邊走進大樓一邊指指點點說:“有本事就跳下來,最好一了百了。”我們無從知道此兩人是什麼身份,但她們的話,正好道出了資本方的心聲。是啊,跳下來,按暴力抗法處理,連都省了。
在中國,如果說,哪一行業的資本原始積累裏麵滴的血和肮髒的東西最多,房地產商認第二,絕對沒人敢認第一。
《倉頡拾遺》:源頭水來也,從出從水,多庵切。唐淩虛居士《烏有山記》:“溯而行,欲窮其林。”
既指水自源出,應該示吉兆才對。但不知為何,漸行漸遠,竟失本意,反被引申為吃虧、蝕本。如《金瓶後傳》中,當潘金蓮得知一批藥材被競爭對手壓價,隻能賤價賣出時,“金蓮道:‘竟敢叫老娘財,我倒要看看,他到底有幾條□□(此處作者刪去二字)!”
組詞:財(錢財損失)、大(虧大了)、明暗賺。
形近字辨析:祟,音suì,指鬼魅出來作怪,組詞“鬼鬼祟祟”;糶,音tiào,賣出穀物之意,組詞“糶米”。
字之所以會被引申為虧本,據說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有點勉強:因為有流淚之意。所謂淚水淚水,淚也是水,流淚稱為“”,順理成章。如講述五代後漢高祖劉暠(劉知遠)傳奇故事的宋元話本《白兔記》中,寫到劉暠因妻舅所迫,遠去太原從軍,與妻李三娘話別時,有詩歎曰:“劉郎被迫從軍去,三娘哭到目。”
第二個原因可能性大一些:跟粵語有關。古時嶺南屬瘴癘之地,關山阻隔,陸路交通甚為不便,而珠三角一帶三江彙聚,河汊縱橫,行水路則四通八達,所以無論客運、貨運,水路通則利路通。特別是以疍家為代表的水上族群,更是靠水揾食,水裏生,水裏死,反映在俚語上,以水為財便不足為怪了。比如,粵語中交錢叫“磅水”,借錢叫“度水”,還錢叫“回水”,手頭緊叫“水緊”,過分榨取利潤叫“食水深”等。但是,千萬別“順水推舟”,以為乃發工資之意。粵方言中稱工資為“人工”,發工資則為“出糧”。同時,廣州人是很忌諱“幹”字的,逢“幹”則以反義詞“潤”代替,豆腐幹稱“豆腐潤”,幹杯則叫“飲勝”,連同音字也不行,豬肝,也要叫成“豬潤”。字雖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之美意,但物極必反,水出盡則幹,所以,的意思,也就慢慢演變為蝕本、吃虧了。
房價漲,房奴;股市跌,股民。就算你不買房不炒股,也有你的時候:前兩天新聞報道,繼大蒜、食用油漲價之後,廣州豬肉價格連續6周上漲,有專家稱“或帶來物價連鎖反應”;而北京這倆月菜價漲幅“創年度最高”,某專家稱,“中國正麵臨嚴重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另一專家則稱,“價格上漲不等於通貨膨脹”……我等小民不懂什麼經濟理論,切膚所受,隻知道生活成本漲了,百姓自然就了。吃不起豬肉,還真不想看到專家們在跑——蓋因為他們跑得越歡,越叫人啼笑皆非,欲無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