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師兄弟龍虎鬥(4)(1 / 3)

子之的幫手見齊軍長驅直入,都心驚膽顫,眨眼間都溜得不見蹤影。子之非常不忿,與鹿毛壽帶兵在大路上截住齊軍,雙方大打出手。無奈子之兵少將寡,抵敵不住,鹿毛壽戰死,子之身負重傷後,又殺死一百多人,最後力竭被擒。

燕王噲一看,自己的高尚行為,惹來了這麼大亂子,於是對哲學命題產生了深深的懷疑,一時間萬念俱灰,在別宮中上吊自殺了事。

緊接著,匡章搗毀了燕國宗廟,把府庫中的金銀寶貝全都裝上車,派人押著子之,回到齊國獻功。燕國三千多裏土地,也大半納入齊國的囊中。齊軍將領匡章,仍舊駐紮在燕國都城,以便有效地管理自己國家的飛地(指隸屬於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

燕王噲的這次哲學實踐,在戰國史上是一件大事,試驗失敗,燕國從此步入末路黃昏。

【阿龍看熱鬧】

董事長不能隨便換

這個故事,用很學問的話講出來,就是“國家名器不可假手於人”。好比一個公司裏,選領導選一般幹部,提拔誰不提拔誰,都得有道理可講、有規矩可循,非常時期可以破格提拔,太平年代必須要循資按輩,要是隨性子瞎搞一通,公司就會出大亂子。在所有職位中,董事長(王位)一職曆來是可上不可下的,每換一任董事長,整個公司從上到下都得傷筋動骨一遍,嚴重的就像燕國,幾乎國家不保。

10、 燕昭王築黃金台

大家看到了,燕王噲實踐“禪讓”這個哲學命題的結果是,禪讓者搭上了老命,受讓者被剁成了肉泥,幫腔的落荒而逃,跟著起哄的,看熱鬧的,據保守估計,至少有十多萬人丟了性命,外族乘虛而入,國家三分之一的土地改名換姓了。

別的是非姑且不論,這最後一條事實,讓幸存下來的燕國小老百姓們義憤填膺,要知道,當年咱們可是把齊國大兵當作義軍,簞食壺漿,歡迎到咱家來的。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闖入者轉眼之間就成了趁火打劫者,就成了大大咧咧的占領者,這可太令咱們這些燕國小老百姓失望了。

人民一生氣,後果很嚴重。轉天,他們派個代表到無終山裏找到太子平,客客氣氣地抬出山,推舉他為王,繼承燕國的香火,替咱們小老百姓報仇,這個王就是燕昭王,太子老師郭隗也做了相國。

轉天,郭隗派人在全國各地散發一通傳單,傳單的大意是說,眼下,咱們的國家已經正式成立了新一代的領導核心。以前,那些個見風使舵歸附了外族的大官、小官,以及小老百姓們,隻要重新選擇回到祖國的懷抱,既往不咎;負隅頑抗的,逮著了死罪不饒。

號令一出,勢如山倒,大家夥兒紛紛改邪歸正,重新豎起“燕”字號的大旗。外族人匡章一看,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啊,得,不玩兒了,便領著自己的人馬打道回府了。

燕昭王回到都城後,一邊修理宗廟,一邊深入民間,濟貧問疾,救死扶傷。下班之後,他也吃不香,睡不著,日夜思量著找齊大王報仇雪恨,於是就找來郭隗商議,說,您看,這個事該怎麼辦哪?

郭隗歎了一口氣說:人才,人才,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呀。燕大王說,那麼,怎樣才能第一時間找到大把大把的人才哩?

郭隗說,這該怎麼說呢,我給您講個故事吧:從前有一個國王,給了手下人一千兩金子,讓他去尋摸一匹千裏馬回來。沒幾天,這手下就用麻袋背了一堆馬骨頭回來,聲稱是一匹千裏馬的骨頭,而且花了五百兩金子,還剩五百兩金子,來,還給您。

不用說,這可把國王給氣壞了,國王破口大罵,就要找手下問罪。手下說,且慢,待我把道理擺清楚以後,再死也不遲。於是他語重心長地說:大王啊,您也不想想,買了這匹死馬,就不愁買不到活馬。天下人知道您願意用五百兩金子買一副馬骨頭回來,還不嗖嗖地把千裏馬往您馬廄裏牽啊?

國王一聽有理,於是答應留下這手下的腦袋,以觀後效。喲,沒想到,沒過幾天,天下人聞風而動,紛紛前來獻馬,不到半年,國王就選到了三匹千裏馬。

故事講完了,燕大王閃乎著大眼睛,不明白。郭隗又歎了一口氣說:我是想說啊,大王若能像侍奉老師這樣禮賢下士,何愁招不來比老師強一百倍的能人呢!大王若整日隻想著發幾張傳單,聲稱思賢若渴,就隻能招來差役奴仆之類的人物啊。眼下,如果大王能將小臣當作馬骨一樣奉養,何愁引不來比小臣賢德一百倍的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