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各顯神通(4)(1 / 3)

古希臘有一則寓言,說一隻狐狸,眼饞人家園裏的葡萄,但園子鎖著的,有牆,狐狸跳不進去;圍著牆走了一圈,發現有一處小小的狗洞,狐狸就使勁縮著身子,把自己往狗洞裏擠,擠得磕破了皮、磨掉了毛,才進入葡萄園。這下可高興啊,狐狸在葡萄園裏使勁吃、撒歡,心裏很滿足,但有一天,狐狸想從葡萄園裏出去時,發覺怎麼擠也不能讓自己發胖的身子穿過狗洞了,怎麼辦呢?沒有辦法,狐狸隻好把自己餓得瘦瘦的,最終才出了葡萄園。齊國也如這隻狐狸,隻看到了好處,卻沒細想這好處到底拿不拿得到,就興衝衝地去替周王室出頭,跟秦國幹上了,到頭來,就成了“義務勞動”。

10、 即墨保衛戰

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國高層一致認為,找齊國複仇的時機成熟了,於是命大將軍樂毅率五國聯軍,開到齊大王家門口,劈裏啪啦一頓猛揍,好嘛,七個月不到,打得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都姓了燕。於是,分贓,完事後,四國軍隊都用大車載著金銀寶貝,笑眯眯地回國去了。

眼下,隻有莒城和即墨沒有攻下,這兩碟小菜,就留給苦主燕國人慢慢享用啦。有了七十多座城池的基數,大將軍樂毅也不著急開打,下令原地休息。

已經姓燕的城池,廢除了齊大王的暴政,減輕賦役,又為齊桓公和管仲二人設立祠堂,恢複祭祀,還四處求訪隱逸的賢人,讓他們出來做官,說白了,就是想用仁德感化這倆城的小老百姓,讓他們乖乖地投降。

這倆城的小老百姓可不這麼認為,您平白無故殺咱多少人呀,還想讓咱投降,做夢吧,您就。咱還指著這倆城反攻倒算哩,打死不做亡國奴,就不買賬,抱定主意死磕。

圍城不久,即墨的守將就得病死了,軍中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這可怎麼辦哪?於是,有人就推薦了一個人——田單,眼下,人家就在城裏呐。那您憑什麼就推薦他呀?這人就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了——

首先,人家是咱們大王家的庶出宗親,有智謀,懂兵法。先前,都怪咱大王昏聵,不用他,隻讓他在臨淄市場上當個小管理員。這不,八九個月以前,這場暴亂的時候,侵略者攻打咱們臨淄,城中小百姓都紛紛逃竄,他也和同族人一塊兒逃跑哇。

結果,許多人都給堵在四環以裏,被侵略者殺了,就他和同族人毫發未損,逃到咱即墨城裏了。為什麼呀,因為他有先見之明啊,早早地把車軲轆兩邊,那兩個隻為顯示身份、橫七八叉的樁子給鋸了,又用鐵釘、鐵皮給車子打了綁腿,不用說,跑起來機靈,不礙事,橫衝直撞也沒事。這就顯示出人家有智謀,懂兵法,所以,咱就推薦他。

大夥兒一聽,有理,於是擁立田單做了一把手,和大將軍樂毅對著幹。上任伊始,田單也不含糊,身體力行,與士兵們一同操作,還把自己的親屬都編在守城的隊伍中。城中的百姓一看,好人啦,都紛紛表示願意效力。

就這樣,兩下裏死磕三年,誰也不服誰。於是,樂大將軍下令,解除包圍,退後九裏地,建立即墨大本營,城中百姓有出來砍柴的,聽任他來往,不許擒拿;有貧困饑餓的,給他飯吃,寒冷無衣的,給他衣穿。一句話,憑咱跟燕大王二十八年的交情,這貓捉老鼠的遊戲,咱就跟您玩兒定了。

再說田單這邊,守城三年,眼看快頂不住了,回家一複習兵法,有收獲,不能再硬碰硬了,便決定在燕國大後方打開缺口,一攬子解決圍城的這件事。

恰巧這時候,燕大王因沉溺丹藥之術,一命嗚呼,太子樂資即了君位。田單派人一打聽,新國君、大夫騎劫與樂大將軍有過節,騎劫早有取而代之之心了。田單大喜,回頭派人到燕國散布病毒:不好啦,樂大將軍不把新君放在眼裏,怕是想做齊王啊。

新君一聽,心想,上次咱和騎大人就為這事吃了老大王的二十板子,這次甭管是真是假,不許你在外麵放散圈了,就寫個紙條,派騎劫去取代樂毅,召他回國享福。

這邊,樂毅知道老大王死了,正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哩,一看,新君報仇來了,回家能有咱好果子吃嗎?心一橫,什麼也不要了,拋妻別子,跑到趙國,尋求政治避難去了。

這邊,騎劫走馬上任,把樂毅的規劃統統作廢,姥姥的,早就瞧你不順眼了。第三天,騎劫大手一揮,下令攻城,可是城中的老百姓也不含糊,死守,城就是攻不破。

喘口氣,田單一想,反間計大大地奏效啊,大喜,決定再接再厲,於是又接連拋出五條計策,目的隻有兩個,第一,麻痹驚懼敵軍;第二,激怒激勵我軍。

第一條,神師計。田單放出風聲說,昨天夜裏,我夢見一個神仙對我說,老天爺可憐咱們,很快就會派一個神師來幫助咱們複國了,暗地裏就弄了個小兵,打扮得花裏胡哨的,高高地供起來,城裏老百姓又是歡喜又是害怕,早晚都來朝拜。燕軍遠遠看見了,又是吃驚又是害怕,就想,人家有神人相助,這仗還打個什麼勁兒,回家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