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的孫洪濤心有些動了:看來自己在演藝方麵,的確有些天分。但是,自己在部隊機關幹得好好的,孩子又那麼小,妻子怎麼可能同意自己報考藝術學院?孫洪濤有些坐臥難安。雷鳳麗看出了他的心思,說:“去就去吧,一個人難得幹點自己喜歡幹的事情,學習嘛,總不是壞事。”
後來,孫洪濤考上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係,從此正式踏上了演藝之路。
孫洪濤和彭雪楓將軍同是河南籍老鄉,同是兄弟中排行老大,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懷著為祖國為民族當英雄盡責任的理想信念。不同的是,彭雪楓將軍生在戰爭年代,孫洪濤生在和平年代;彭雪楓將軍是槍林彈雨中拚殺的將軍,孫洪濤是在熒屏上再現英雄的演員;彭雪楓將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而孫洪濤是自小懷有英雄夢想的軍人。為了能夠形神兼備地塑造一代名將彭雪楓,孫洪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
在劇組,導演和攝影都說,孫洪濤演英雄,學英雄,做英雄到了如癡如醉的境界。為了表現彭雪楓將軍在槍林彈雨中的無畏和勇敢,孫洪濤把彭雪楓將軍騎在那匹名叫“火車頭”的戰馬上的曆史照片,貼在自己床頭,每天凝視著將軍的眼睛,每天和將軍對話,每天和將軍神交。孫洪濤說:“冥冥中,將軍的神韻在我心中一點點積累起來,漸漸地,他的理想、形象、風貌、性格和風采開始燃燒著我的血,敲打著我的心,鞭策著我的身體。”
為了表現將軍在錯綜多變中的大智大勇,在組織行動中的幹練率先,在臨危受命中的獨立支撐,在宣傳鼓動中的博才多學,在戰友百姓中的情深義重,在親人麵前的溫柔多情,孫洪濤常常思考到深夜。他深知以自己年輕單薄的閱曆和經曆去刻畫彭雪楓將軍短暫、壯麗而多彩的生命曆程,不狠下功夫不僅對不起導演和劇組,更愧對彭雪楓將軍的英靈。因此他特別注重對將軍豐富的人生進行發掘,通過表演來講述和再現將軍對中國革命的卓越貢獻,使他所塑造的將軍形象有英雄風骨,有精神內涵。
在拍攝過程中,孫洪濤曾不慎被馬拋出,仍然帶傷繼續;演戲時他常常站在槍靶的旁邊,眼不眨、心不跳;他揚鞭策馬,風馳電掣,連人帶馬墮入冰河也毫不畏懼。他說:“與彭雪楓將軍和英烈們相比,他們付出的是生命,我們還有什麼不可以付出的呢!”
其實,孫洪濤能進入《彭雪楓》劇組,還是個巧合。孫洪濤本來正在深圳拍另一部電視劇《邊防風暴》,而且據他所知當時《彭雪楓》已有人選了。他很關心該劇的拍攝情況,到北京辦事時,就跟導演通了一個電話,沒想到導演要立刻見他,而且當晚就試妝。多年的軍旅生涯鑄就了孫洪濤一身的軍人氣質,而在暨南大學新聞係和解放軍藝術學院表演係的寒窗苦讀,使他的軍人氣質中增加了若隱若現的書卷氣。所以,當《彭雪楓》的製片人王歌和導演賈鋼第一眼見到孫洪濤時,就被他的獨特氣質吸引,兩個影視行家幾乎同時說:“我看行!”於是淩晨兩點,正在返途中的孫洪濤便被導演定下來扮演彭雪楓。拿到《彭雪楓》劇本的孫洪濤徹夜未眠,他被彭將軍獨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我覺得英雄不僅僅是策馬揮戈,彭將軍是有大情大義的人,對國家的忠、對父母的孝、對妻子的愛,所以我邊讀劇本邊與彭將軍進行心靈上的對話,想與真正的英雄更近些,這次還沒有正式進入劇組我就已經入戲了。”他迫不及待地奔赴彭雪楓將軍戰鬥過的地方,了解將軍不平凡的人生經曆和他所參加的重大戰役,尋訪他當年戰鬥過的戰場和並肩戰鬥的戰友,和導演製片一起領略將軍的風采,領悟如何刻畫將軍形象的真諦,同時把將軍在民族解放道路上的追求和執著深深植入心田。
經過10多個省的“轉戰”和80多天的拍攝,孫洪濤如同經曆了一次英雄的鳳凰涅槃。在《彭雪楓》播出之前,孫洪濤心裏忐忑不安,他天天都在想,我的表演能被觀眾打多少分。好在導演和製片人告訴他一個消息,說彭雪楓將軍的兒子、現任二炮政委的彭小楓上將在看樣片時,幾次淚流滿麵。
2007年9月7日,電視劇《彭雪楓》登陸央視一套黃金時間,引起軍內外廣大觀眾的強烈反響。孫洪濤的努力得到了認可,更重要的是,他再一次在熒幕英雄的塑造中,在與彭雪楓將軍的心靈對話中,實現了自我,升華了自我。
閱讀點睛:鄭智化有一句歌詞——“至少我們還有夢”。孫洪濤也知道本該過了做夢的年齡,但他又特別珍惜這份還能做夢的感覺。因此,麵對未來,他能夠竭盡所能為時代謳歌英雄,去演繹各種英雄的動人故事,同時盡情感受生命力的張揚,盡情釋放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