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大郅3歲多了,不時跟媽媽到籃球訓練館玩。籃球隊的阿姨都非常喜歡他,休息時常愛抱抱他。大郅個子比別的孩子高,顯得有些瘦,有的阿姨就摸著他的小臉編歌謠逗他:“大郅,大郅,大腦袋,小細脖:光吃飯,不幹活……”
平常,人們都說王治郅將來會長得很高。聽了大家的議論,任煥貞有了幾分警覺;是啊,我們夫妻個子都高,治郅將來應該也會長得很高,人們常在高個子的名字前麵加“傻”字,可能由於他們反應不敏捷,所以應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注意培養他的靈活和協調。有感於此,任煥貞在送大郅去幼兒園的時候帶去了兩個籃球,隻要有時間,就帶著大郅和幼兒園的小夥伴玩球。一開始她讓孩子抱著球跑,後來慢慢教他們練習運球。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的,大郅和小夥伴玩得很開心。
就這樣,大郅打籃球的基本功紮紮實實地打下了。
俗話說:將門無犬子。大郅6歲時運球已很有些模樣了,超出所有的孩子。這讓王維君、任煥貞夫婦心裏一喜一驚:喜的是,孩子的協調和反應非常好,絕對是打球的好料。驚的是,莫非孩子真的要走體育這條路!
王維君喜歡讀書,知識麵較寬。大郅3歲就跟父親學背唐詩,4歲學看地圖。
任煥貞從運動員退役後轉做教練。她是普通工人的女兒,質樸善良。她教育兒子一定要尊重小夥伴,別人強不能妒忌,自己能幹不要傲氣,小朋友有困難一定要幫助。善良——這顆人生最重要的種子,從小就播進了大郅心田。大郅從小就憨厚,實在,他的玩具,不管是哪個小夥伴說要玩,他都會馬上遞過去,哪怕自己正玩得起勁。
大郅在父母的關愛下一天天長大了。8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進小學。這時,他的身高已1.54米。王維君夫婦經過商量,做出了一個對大郅的人生之路起決定意義的決定——由丈夫接過教兒子的接力棒。此時,王維君在北京工人體育場業餘體校任少年籃球班的教練。
從8歲那年暑假起,大郅進了父親所在的業餘體校籃球班。父親帶了他整整六年。大郅說:“父母是我的啟蒙教練,我永遠感謝他們。”其實,何止啟蒙!是鍛造。
人們隻看到運動員出名時的風采和風光,卻忽視那條走向風采與風光的異常艱難的路。一般的孩子,尤其是嬌生慣養的孩子都吃不了這個苦,而一般的父母,尤其是溺愛孩子的父母都沒有勇氣去經曆這心疼。
王維君還要經曆另一種痛苦:帶別人的孩子好帶,帶自己的兒子很難。難就難在孩子小,不懂事。自己對兒子若管得鬆了,別的孩子會有意見,若管嚴了,又會被人說成太往自己的兒子身上下功夫。
訓練日,大郅放學後要穿過半個北京城從先農壇趕到工人體育場。起初,母親帶他坐公共汽車或騎自行車送他去;後來,他自己倒兩次車趕往體校。
星期天,別的孩子跟著父母去公園或動物園玩,大郅卻要去體校訓練。
王維君對兒子要求很嚴格,路再遠,他也不允許兒子遲到。即使遇上大雨,兒子被澆得像落湯雞似的,他也裝做沒看見。大郅從不埋怨父親,把衣服脫下來擰幹,穿上後馬上投入訓練。
訓練的艱苦難以言說。一天下午,父親安排全隊隊員練習折返跑。當時,大郅覺得有些疲勞,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跑的時候不太認真,有點兒蔫頭耷腦的,還和小夥伴偷偷地說笑。王維君站在場地中間大聲朝兒子吼道:“王治郅!你還想不想練啦?”大郅見父親如此吼自己,很有些不高興了,撅起小嘴。王維君氣壞了,從地上拾起一個籃球向兒子走過去,照著他狠狠砸去!兒子嚇壞了,在場地上躲著跑,但無論跑到什麼地方,一個一個籃球總是重重地砸向他的背、肩、腳上。所有的隊員都嚇壞了,全都停下來,吃驚地看著教練向大郅下“毒手”。幾個大點兒的隊員想攔阻,但越攔教練砸得越狠,直至把大郅砸出訓練館。見大郅哭著瘋了般衝出門去,有的隊員想去追,王維君喊道:“回來!誰也不許去找他!繼續訓練!”
天黑了,任煥貞在街頭四處尋找兒子,擔心不已:兒子這麼晚連晚飯都沒有吃,他會跑到哪裏去呢?兒子一定是嚇壞了,一定是連家也不敢回了,路上那麼多車……她不敢再想下去。後來,她好不容易才找到兒子,看到兒子渾身泥土和一臉淚水,心疼得緊緊抱住兒子流下了淚。不過,她明白丈夫的良苦用心,沒有埋怨丈夫。
那天夜裏,王維君背著妻子、兒子,也心疼得掉淚。
父母抓得最緊的是大郅的學習。大郅的書包裏有一本聯係手冊,是他父母和班主任聯係專用的。從功課到品行,王維君夫婦對兒子的要求都很嚴格。大郅算是學校的體育特長生,學校隻要求他考主科,但大郅想起父親說“不要特殊”,連副科也認真地考。這是他讓父母最滿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