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事實而非情緒
柴靜在接受某報社采訪時說:“當有大事件發生時,當很多人都渴望你替他們表達情緒時,這對記者是一種巨大的誘惑。但現在我慢慢意識到,記者要表達的是事實而不是情緒。任何情緒都可能成為你采訪中的障礙。我覺得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大時代的記者應當有公心和誠意,不要嬉笑怒罵。’”
柴靜在她的《看見》一書中也曾寫到“真相常流失於涕淚交加中”。
柴靜曾做過一期名為《飛越的極限》的節目,當時“飛越極限”項目因為意外事故而造成了人員傷亡。柴靜說自己在采訪死者的教練和隊友時,問題尖銳,一副咄咄逼人的樣子。柴靜說因為當時自己的心裏預設是覺得他們什麼都不懂,就選擇去飛越極限,她想問他們“是不是想出風頭?是不是盲目的熱情?”。
柴靜接著說:“後來,一篇評論是這樣描述我的:‘這個記者語帶嘲諷,步步為營。’當時我還覺得很茫然:我哪裏嘲諷了,我是很善良的人啊!但鏡頭是藏不住任何東西的,記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帶著什麼樣的目的,從眼神和身體語言中都會有所表露。”
柴靜在工作中逐漸認識到,大部分采訪中的錯誤都是因為狂妄造成的,如果記者提問時自以為知,或者替別人作總結,就會淹沒事情的真相。她說:“在充滿創痛的人麵前,我會有一種入侵感。在汶川地震《楊柳坪七日》的采訪時,我的感受更為強烈。我發現,自己能做的隻是陪伴在他們身邊,當他們願意說什麼的時候就記錄下來。我必須投身於他們的感受,而不是置身事外卻還裝出一副很了解的樣子。這樣的提問姿態是非常醜陋的。”
經驗證明,人們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常常會語言失控,說出不負責任的傷害人心的話。有個特別喜歡說話的青年,在朋友的婚禮酒席上,大侃自己的見聞,逗得人們哈哈大笑。青年見自己的話引起了大家普遍的關注,便心血來潮地講起了一個新婚之夜新郎殺死新娘的奇聞。還沒等他說完,新娘的臉色就變了,新郎見狀也火了,不客氣地把他轟了出去。這個青年的失言就是由於情緒失控造成的。在喜慶場合賣弄自己的口才,說與場合氣氛很不協調又不吉利的話題,難免惹惱人。
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一些虛假新聞和公眾人物的八卦新聞層出不窮。有些人不管事實如何,隻管在網上叫罵、批判,以顯示自己的“正義”。結果不僅在無意中傷害了一些無辜的人,自己也沒有得到任何好處,等到有一天清楚了事情的真相後,就會對自己之前偏激的言辭感到悔恨不已。
柴靜說:“好的節目、好的報道、好的媒體應該是有耐心的。不要聳人聽聞,而是平和地傳播事件真相和社會問題。我們要真的沉浸到生活中,而不是急著建功立業。”我們在說話之前要控製自己的情緒,多加思考,在說一些批評或反對他人的話時,一定要先考慮清楚自己是否因為情緒激動而誇大了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