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做出妥協(2 / 2)

宰相王陵堅決反對呂後給幾個呂姓子弟封王這件事情,因為這違背了劉邦訂立的“非劉姓不得封王”的“白馬之盟”,而陳平和周勃卻不置可否,後來,王陵指責他們不據理力爭,陳平說:“據理力爭,我們不如你;可是保衛劉氏天下,你不如我們。”果然,王陵因激怒呂後而被迫告老還鄉,而陳平等人暫時的忍讓和妥協,看似吃了些虧,但韜光養晦等待時機,最後終於一舉殲滅了呂家勢力,保衛了劉氏天下。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缺點,如果我們總是對別人的缺點太較真,必定會引起對方的不滿。指責別人,遠不如去了解別人,理解別人,原諒和寬容別人。總是揪住別人的一點缺陷和一時的疏忽,不如多看對方的優點。

我們在鑽研學問或者麵對大是大非的問題的時,要講究較真、永不妥協。但在為人處世方麵,我們不該較真的時候就應該懂得適時的圓融,適當地做出妥協。

適當的妥協不是沒有原則地去縱容對方的錯誤,而是對於一些無關大局的瑣事和小事,不必太較真。不看對象、不分地點、刻板地較真,往往使自己和對方都處於尷尬的境地,這樣就會招致對方的不快和怨氣,從而導致自己處處被動受阻。

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在不涉及原則問題的情況下,如果能理智地後退一步,往往能化險為夷。對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無關大局的枝節無須去較真。以低調的姿態、以包容的心態去麵對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會讓人更加尊重你,並且樂意與你交往下去。

在商務談判中,有時我們也需要適當做出妥協才能達到合作的目的。比如在經過交鋒之後,雙方都對各自的要求和觀點比較清楚了。如果還有分歧,這個時候就需要妥協。否則,就會產生負麵效應,帶來不良後果。

我們應該明白,想要讓談判完全朝著自己想要的發展方向來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談判之初,你一定得有妥協的心理準備。如果經過了交鋒之後,雙方還沒有達成一致,你就可以在自己的底線以上適當妥協。隻有這樣,合作的大門才可以重新敞開。

學會適當妥協,你會發現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