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學生們很多都是知青下鄉考回來的,他們考上大學之後,心裏也惦記著曾經一起下鄉的知青同誌。
前陣子鬧出事情之後,他們也一直很關注知青回城的事情。
沒想到他們隻是在關心,而蘇主席卻已經動手在做這件事了。這怎麼不讓他們心生敬佩。
這事情的結果是,蘇青玉甭管是在宿舍,還是在班上,亦或者在學生會裏,都受到熱切的目光。
搞得她都不好意思了。
“就做了點事兒,大可不必這樣,”
麵對這種單純的目光,蘇青玉心裏多少有些心虛。
她雖然也是解決了知青的一點就業問題,但是實際上她最根本的目的還是為了小紅旗能夠走出來。
隻是借準了這個時機而已。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偉大。
高前進由衷道,“蘇主席,你真是我輩之人楷模。”
蘇青玉幹脆也厚著臉皮了,道,“在其位謀其政,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不過如果大家要像我學習,我也是歡迎的。”
學生會成員都笑了起來。
跟著這樣的學生會主席,他們都覺得學生幹部生涯更有意義,也更有幹勁兒了。
蘇青玉一想,突然道,“對了,你們對這事兒感興趣嗎?”
大家都看向她。
蘇青玉道,“我們這個工作剛剛開展,雖然有元華集團幫忙,但是如果有更多人幫忙,這件事情完成的就比較快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興趣幫我們一起建糧站,也不需要你們在外地,就放寒假的時候,在你們當地幫忙就行了。”
這可讓所有學生幹部們感興趣了。
與其寒假在家裏沒有意義的待著,不如做一點有意義的事情。
大家紛紛附和道,“有興趣。”
“願意幫忙。”
蘇青玉見大家踴躍加入,高興不已,“那行,到時候咱們報個名,把各自所在家鄉寫清楚,我們到時候統一分配。當然,先說好了,沒工資的。我們現在還欠著巨額外債。不過到時候可以給你們一些糧油。”
“蘇主席,什麼糧油啊,我們隻是為了出一份力。”
“不要報酬。”
“就是,我輩之人對這些沒興趣。隻想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寒假。”
“謝謝,謝謝各位。”蘇青玉欣慰又激動。
除了學生會的人之外,蘇青玉也在班上號召了一下,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與進來。
因為建立糧油站,也和經濟是有關係的,有興趣的,可以提前參與這種實踐活動。
這種事兒得到了經濟學一班的學生的大力支持。
“這種事兒義不容辭,我家就是省城的。”
“隻要不嫌棄我沒經驗,我可以幫忙,反正在家裏也是看書。將知識運用於實踐的機會可不多。”
“班長,給我記個名字。”
隻是好些學生遺憾的表示自己家在農村或者公社,無法幫忙。
蘇青玉就道,“那如果家鄉有豐富的,品質高的糧食,也可以幫我們打聽一下。糧站建立之後,後期還得收購更多糧食供應全國。”
“這就沒問題了,班長,我們那可是被稱為魚米之鄉呢。”
“我們還是糧倉呢。”
“……”
大家七嘴八舌,積極參與,讓蘇青玉心情激動,自己有這樣一群同學,這樣一群誌同道合的同誌,她對未來的華國發展,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