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還是賺了!
其他隊裏人心思變的時候,小嚴村一片緊鑼密鼓搞發展。
雖然大事兒辦成了,可魚苗入水初期,那也是關鍵時刻啊,一點都不能馬虎的。
萬一下去了活不成,那就真要泡湯了。
蘇青玉這幾天都沒回公社,就住在隊裏了,這邊有給幹部住的宿舍,她懶得兩邊跑,幹脆帶了衣物過來住了。
經過一個星期的起早貪黑,養殖場總算是沒出事兒,一切正常。
王技術員和張技術員也是大大的鬆了口氣啊。
兩人雖然對自己技術有信心,可這種搞大型養殖場,他們還真是沒啥經驗。
加上隊裏人對他們招待的實在太好,頓頓有肉,吃的好喝的好,住的好,還有人給洗衣服,他們要是做不好,良心上過不去。
這下子好了,總算是安心了。
大家都鬆了口氣,蘇青玉可沒讓他們這口氣徹底的鬆了,一方麵安排工人日夜巡視養殖場,一方麵也準備把隊裏建設搞起來了。
馬上九月份了,要開學了。
隊裏掃盲和培訓班都在搞,但是這是針對成年人的,孩子們的學習還是要搞起來。
小嚴村和蘇家屯一樣,都是沒學校的。
沒學校,教育方麵就吃虧。
孩子們上學路上花的時間太多,這會兒家長也沒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孩子念書很少。
撫養她長大的那些幹部,也沒多高的學曆,學曆都是初中畢業的。
一個高中畢業就很了不起了
而那些幹部,現在目前還是正要讀書的適齡兒童。可想而知,這個時候小嚴村的教育……不,應該是花崗公社的教育是多麼的失敗啊。
現在建學校也來不及了,好在公社也是有學校的,蘇青玉準備先鼓勵孩子們都去上學,然後再籌備辦學校的事情。
她現在這個情況,也不好辦學校,因為她不是主管教育的,光是目前尷尬的身份就讓她這個工作不好開展了。
她也不可能拿那五十萬裏的一點錢去建設學校,專款專用,這個口子可不能她自己去打開了。
所以還是得等隊裏賺錢之後,鼓勵幾個大隊一起建學校。
鼓勵兒童入學這件事兒,蘇青玉就專門和隊裏開了個會了。
“我當初在蘇家屯,首先做的就是建學校。事實證明,這件事兒非常重要。因為攤子大了之後,你們會發現找不到人才。別想著矮子裏找高個兒,那樣隻會製約發展。咱們得優中選優。所以讓這些孩子讀書,不止是為了孩子本身,也是為了隊裏的發展,這事兒你們得當做重點工作來做。我在這裏也給你們傳授點勸學的經驗。”
她將當初蘇家屯那一套告訴了這些幹部們。
就是用崗位,用看得到的未來,來引起老百姓對教育的看重。
老百姓難道不想念書?要是不愁吃喝,誰家不可以送孩子去學習?
他們隻不過是覺得讀書無用。覺得農民的孩子讀了書,也用不著知識,也進不了城裏當工人。
但是現在機會擺在麵前了,他們看得到讀書的希望了,就會讓孩子入學了。
這一招,不管是在哪裏,什麼時候,都是有用的。
“蘇社長說的對,這陣子大家對掃盲班這麼積極,也是因為看得到希望,應該有用。”
嚴隊長提出問題了,“男娃子上學倒是問題不大,就是女娃子比較困難。”
其他幹部沒說話,重男輕女是不可避免的。他們自己家裏也有這個想法。
畢竟男娃子是要養老的。
女娃子嫁人就是別人家裏的了。
蘇青玉嚴肅道,“我們致富的道需要更多的人才,誰家要是不送孩孩子上學,不管是男娃還是女娃,這都是和我們致富的道路相違背的,那我們到時候招工,也是優先考慮思想積極的同誌。誰讓人家家裏付出的多呢?我們也要回報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