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花崗和東山都選了一批人,大年過完之後,就被華陽區和臨河區接收了。安排在各個基層了解情況。
他們這些區裏領導,則組成了一個專項小組。
蘇青玉雖然是書記,也不適合管經濟上的事兒,可這種區之間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經驗,所以被推舉為小組組長,胡區長則是副組長。其他區領導則是小組成員,
小組成立之後,蘇青玉就連續開了三天會。
和大家一起探討了華陽和臨河這兩個區未來的發展重心。
這兩個區最後還是決定,走蘇青玉想的那條路。
種植果樹為主,然後再多元化發展其他輔助項目。
比如大棚菜、養雞、養鴨等低成本,周期短,來錢快的項目。甚至有些鎮上有水資源豐富的,也可以學花崗那樣養魚養蝦養螃蟹。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蘇青玉並沒有提出讓這兩個區像東山區和花崗區那樣搞什麼集體投資。
而是鼓勵私人養殖和種植果樹。
她的理由也很充分。
第一,這兩個區目前人手不足,搞集體投資,很需要人力物力。
第二,果樹生長周期長,這也就意味著兩三年之內都是需要等待的,這個時間很容易出現問題。
比如,上麵領導換人,果園裏又還沒有出成果。到時候萬一有新政策怎麼辦?
領導突然不讓種果樹了,讓種回糧食了怎麼辦?
所以這果園成為了私人財產,果農們才有自己做主的權利。
另外,為了鼓勵農民同誌種植果樹,她認為還應該進行一些鼓勵。比如種活一顆果樹,在沒有結果的周期內,區裏每年給果農補貼多少錢。
這提議一下子讓小組成員驚呆了。
這是直接給老百姓送錢?
武區長道,“咱們是為了他們致富啊,這到頭來,還成了為我們種的?”
蘇青玉道,“確切的說,是為整個區種的。他們以後收入了,不得增加稅收?不得帶動整個地區經濟發展?其實補貼也沒多少,主要是個鼓勵。”
當然,效果會很好就是了。想想自家種東西,還有人給補貼錢,還不可勁兒種?
“要不然光靠宣傳,就讓一直種糧食的老百姓去種果樹,誰能樂意?”
這話特別直白。想想還真是的。畢竟這種果樹,確實也是比較特殊的。幾年得不到回報,很少人有這個耐性。
胡區長道,“之前都是走的集體經濟為主,家庭聯產承包為輔。現在就是以家庭聯產為主了。不過這樣一來,會不會導致村子裏貧富差異越來越大?”
蘇青玉道,“有幹部進行技術指導,還有政府提供補貼。養成之後,還有專門的銷售渠道。我認為,隻要是不是特別懶惰的人,都是可以富裕起來的。當然,富裕的程度肯定是有區別的,這也是個大趨勢。哪怕就是集體投資,那也分投資的多,投資的少呢。至於真的懶的不樂意動,造成的貧困現象。就看當地幹部怎麼引導了。咱們的主要目的是大的局勢方向發展好。”
於是花崗和東山都選了一批人,大年過完之後,就被華陽區和臨河區接收了。安排在各個基層了解情況。
他們這些區裏領導,則組成了一個專項小組。
蘇青玉雖然是書記,也不適合管經濟上的事兒,可這種區之間的合作是她最先提的,也是她最有經驗,所以被推舉為小組組長,胡區長則是副組長。其他區領導則是小組成員,
小組成立之後,蘇青玉就連續開了三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