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麵蘇青玉倒是得到了元歸這邊的幫助。
當初他在首都搞的那個退伍軍人培訓學校,就有關於果園種植方麵的培訓班。
蘇建軍當初就是在那邊學的技術,然後回到蘇家屯搞果園種植的。
這些老師可是當初元華花了重金聘請的。
有些也是從國外請來的果園種植經驗十分豐富的技術員。
這次蘇青玉一提,元歸就幫她請了人過來了。
當然也不是白請了,也是要給錢的,走公賬。
“我也不白讓你幫忙,這次宣傳主題我都想好了。愛國企業支援農村建設——元華與雲城合作培育新型果樹。怎麼樣,這題目好不?”
元歸笑著道,“是為我們元華做宣傳,還是主要想給雲城這還沒有種出來的果樹提前造勢?”
蘇青玉想著,自從結婚之後,這位可是越來越懂她了,都不好忽悠了。
“都有都有,總比讓你們當無名英雄好,是不是?我怎麼能讓元華受這委屈呢,該有的排麵都得有。說起來,自從元華搞通訊之後,我們可是好久沒有合作了。這次怎麼也得好好宣傳。”
元歸被這麼哄了哄,心滿意足。
有了專家團隊的加入,這工作重心就確定下來了。
不過華陽和臨河的基層幹部們倒是沒有閑著,在種果樹之前,他們也要負責在村裏進行宣傳,然後幫助農民同誌們先把雞鴨養殖技術給學起來,辦起來。
大棚菜技術也要傳播起來。
各個村都在搞培訓班,鼓勵大夥兒多學習。
這次宣傳倒是沒搞什麼老百姓參觀,而是直接在花崗拍了宣傳片。然後拿到各個村去巡回播放。
這會兒電視在農村還沒有普及的時候,這種露天的宣傳片也是十分吸引人的。
基本上全村男女老少都來了。
於是全村的人都看到了離他們不遠的花崗人民過的是多麼富足的生活。
那是他們難以想象得到的生活。
如果是放的城裏人的生活,他們還會覺得和自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事兒,不去羨慕,不去嫉妒。
但是同是花崗,甚至有些人還是從花崗嫁過來的。有些人的親戚還在花崗呢。
這就沒辦法不羨慕不嫉妒了。
花崗放完了之後,最後還順帶的把東山給拍了拍。特別是東山的養殖場。那成群的羊羔,可讓看的人眼熱極了。
宣傳片播放完了之後,村子裏的基層幹部就開始通過廣播進行宣傳了。
“同誌們,這就是在政府帶領下富裕起來的新農村。花崗走在了前麵,東山也已經起步了,現在就剩下咱們了。大家都不著急,今年政府已經開始和花崗合作,要帶大家過上花崗那樣的好生活了。隻要大家好怕後配合,大家都能過上那樣的日子。”
“現在花崗還安排了幹部來來我們村了,所以大家要對組織有信心,跟著黨走,一定能讓大家過富裕的生活。”
後麵又讓花崗來的幹部在廣播裏麵講話。
年輕幹部意氣風發的在廣播裏麵介紹了自己。
說自己是來自花崗的幹部,參與了花崗建設事業,有豐富的經驗。如今得到組織的信任,安排來這裏幫著大家致富。
這樣的宣傳方式,以及這些講話,讓村裏人晚上都激動的睡不著了。
一整個晚上都談論著花崗,談論著東山。談論著自己所在的區領導會怎麼帶他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