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長介紹道,“蘇市長,這就是我們這邊的青山五小的老師,兩人可有才華呢,這位吳楚華老師還是當初下鄉留下來的呢。城裏來的老師。這位是他愛人,高小丫。教數學的。”
蘇青玉主動和他們握手,“兩位同誌能夠在這裏堅持教學,辛苦了!”
兩人頓時有些拘謹。
蘇青玉問吳楚華是哪一年的知青。
吳楚華道,“七五年。”
蘇青玉笑道,“那和我是同一批的,我也是七五年的。”
吳楚華眼睛一亮,顯然沒想到眼前這位也是知青同誌。
蘇青玉道,“我以前也在插隊的小學任職過。”當校長。
這就讓兩位年輕老師放鬆不少了。兩人都輕鬆的笑了起來。吳楚華說他也是在這裏插隊的時候當的老師。
蘇青玉道,“後來就選擇留在這裏了?”
“參加過一次高考,沒考上。後來學校也找不到人來頂替我,想著我要是走了,這裏孩子就沒法念書了。就幹脆留下來了。我愛人也是我教出來的。她數學學的好,就可以幫我分擔小班的學生了。”
高小丫臉紅的笑了起來。
蘇青玉問道,“小班?你們這邊幾個班?”
“就兩個班,大班小班。”吳楚華把學校的情況詳細說了一些,這會兒青山五小壓根就不像其他學校那樣還分很多年級。這裏隻有兩個班。一二三年級是小班,四五年級是大班。
每個年級分別也就三四個孩子,多的有五六個。反正大班小班加在一起,也就二十五個孩子。這也是整個青山五小的所有學生數量了。
他們每天都會輪流給這些孩子上課。講一年級課程的時候,另外兩個年紀就自己複習,依次安排。因為孩子不多,倒是也應付的過來。
就是今年來報名的人越來越少了,馬上小學畢業的孩子也不準備繼續念了,因為念中學要去鎮上,離家太遠不方便。中學學費也更貴,負擔不起。
說起這些,吳楚華眉眼都是愁。
蘇青玉聽著也是眉頭微蹙。“其他農村小學也是這樣嗎?”
吳楚華點頭,“差不多。”
老校長道,“有的學校才一個老師呢。不是不安排,咱們這邊也確實是沒那麼多老師。但凡是能夠教的,咱也不講究學曆了,都會給安排上。”
蘇青玉問道,“你們給學生家長做過思想工作嗎,有什麼收獲沒有?”
吳楚華歎氣,“蘇市長,我們每個月都會家訪,給那些學生家長做工作。可是願意送孩子來的很少。這些願意送孩子來的,也是因為家裏沒人帶孩子,怕孩子亂跑,來這裏學幾個字。我也問過他們,我說學知識,以後有出息。”
“他們就說,能有什麼出息,總不能去當工人。”
“我說現在國家改革了,以後沒準做小生意,要會算賬。多賺錢也好。”
“他們就說,越窮越光榮。”
蘇青玉問道,“孩子們自己的想法呢?”
“孩子們倒是想來念書,因為來念書,就不用幹活了。有時候小丫還會給他們弄點野果子做果幹吃,都樂意來。可要是給他們講未來,他們也不懂。沒走出過山裏的孩子,什麼也不知道。他們最大的理想就是接我的班,在這裏當老師。”
蘇青玉道,“這麼說,即便是為了不幹活,孩子們也是願意走出來的。”
吳楚華笑了,“是啊,能夠不幹活對他們來說就是最舒服的了。山裏活多,男娃女娃都要做。特別是女娃,打豬草,撿柴火,還要帶孩子。”
情況雖然不好,但是蘇青玉心裏總算是得到安慰了。
孩子們還小,可塑性強。他們還有渴望。思想還沒有變得麻木。
了解了情況之後,蘇青玉就離開了五小,又去了附近的學校看了看。就和吳楚華他們說的一樣,情況都差不多。
考察完學校之後,她就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麵記錄下資源和生源兩個詞。
看完基層學校之後,蘇青玉才著重的去了解當地種植的農作物情況。
雖然是山地,但是種植的農作物和湖雲其他地方的也是大同小異。
產量和她之前在文件上了解的一樣,不多。
蘇青玉倒是了解到了當地的一些特產,比如山裏的茶樹,比如板栗之類的。另外,當地的野山菌也挺多的。家家戶戶家裏都曬了一些野山菌吃。
她在這些特產上麵勾勾畫畫的做記號,然後準備找專家來看看,這邊的土質適不適合大規模種植這些。
除了這些之外,蘇青玉還準備種草藥。
這麼大一片山,總不能扔下不要,還是要利用起來的。
所以該種就得種。
光是這些工作,蘇青玉就差不多用了半個月來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