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5 章(2 / 3)

事實證明,蘇青玉的這個宣傳片的效果是極好的。

一經播出之後,出門在外跑單子的銷售員們紛紛表示,比之前好談了。

之前一提邊州藥材,誰都不知道。

現在出去一報大名,人家就知道了。說電視上那個市政府扶持的,全市種植藥材藥材的地方。市長親自作保的。

因為宣傳片上的內容,所以他們出去找人談的時候,對方會因為好奇而和他們談。

這樣就獲得了見麵談的機會。

而邊州的藥材確實也是不錯的,基本上談成的幾率就擴大了。

一連著好些天,單子成倍成倍的往邊州這邊來。可把中草藥管理局的同誌給樂壞了。

老局長過來給蘇青玉彙報情況,滿臉的歡喜。

蘇青玉笑道,“我也正想和你們談談,如今這個工作量,你們能否做的過來。”

“做的過來,都很樂意加班。”

老局長立馬道。

蘇市長可是很重視幹部福利的。加班都是有補貼拿的。大家都是樂意多加班,多拿補貼。

蘇青玉道,“那就好,不過後期可能還會給你們加擔子,你們心裏也要有個準備。”

老局長道,“我們懂,現在另外兩個縣裏藥材還沒銷售起來呢,後期肯定要參與的。工作量會加大,我也常常和單位的同誌這麼說的。”

蘇青玉笑著道,“除了這個,可能還會有其他更大的膽子。中草藥管理局肯定要擴大的。”

老局長一聽,心裏頓時又激動,又緊張。想問到底是加什麼擔子,見蘇青玉沒說,也就沒好問。

蘇青玉倒不是不想說,而是這還隻是她的一個想法,她還要和其他人商量商量,最後才能將消息放出來。

這個想法也就是她的邊州中草藥大市裏麵的計劃之一,建立一個中草藥批發市場。

在她看來,政府對中草藥起到的隻是一個監督作用。像現在這樣親自上陣搞銷售,那是迫不得已的。後期還是要將銷售這個事兒交給老百姓來做。這個市場最終還是屬於老百姓的。

那麼這就需要一個中草藥批發市場了。邊州所有的中草藥流進流出都通過這個市場進行。

而邊州政府則對這個市場進行嚴格監督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不止可以讓老百姓發展事業,也可以促進市場活躍。將整個市場測地的盤活。

當然,這樣一來,工作任務確實更大了。監管這麼大一個市場,那可真是比自己來做銷售還要辛苦。

可再辛苦,那也得做。

蘇青玉就特意找徐書記提了這麼一下。

雖然如今邊州的經濟是她管,可在這種大事情上麵,她也會和其他人商量。都是老幹部了,而且還是在邊州待了多年了。他們提的許多建議是可以參考的。

徐書記也是知道蘇青玉之前有這麼一個計劃的,隻是那會兒想著覺得有些籠統。也就沒細想。

如今蘇青玉仔細一分析,一描述,徐書記聽著心裏也激動了,心口砰砰跳。

“到時候來邊州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徐書記激動道。

人多了,就代表各行各業的需求會增大。經濟也會帶動起來。

蘇青玉笑著點頭,“是啊,有了批發市場,就會有人來批發,有人來看貨。隻要來我們邊州一趟,哪怕不買藥材,就走一圈,也能給我們邊州經濟做貢獻。”

徐書記問道,“這個市場,你準備怎麼建?”

“不宜建在市中心,也沒那麼多土地,也容易把市內環境變得複雜了。可以在城郊建,正好帶動附近的經濟。還有一點,我想和您商量一下。”

徐書記道,“你說說看。”

蘇青玉道,“我們政府辦公樓好些年也沒修了,如今人員越來越多,就顯得擁擠了。我其實也有心修辦公樓。”

徐書記一愣,然後笑道,“我還以為你要省著錢辦大事。”

“這也是大事情。”蘇青玉分析道,“老百姓的心裏還是很看重政府的。政府機構往所在地,老百姓也願意在那附近生活。這次如果建藥材市場,我建議政府辦公樓也一塊建,兩者距離不遠。這樣以後監管起來也方便。藥材市場是我們邊州的經濟支柱,全市幹部都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