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2(1 / 2)

娶壽氏進門後,張作霖在其他女人身上的心思收斂了許多,在張作霖心中,壽氏的地位越來越高於其他女人,簡直達到了惟她獨尊的地步。擴建帥府時,他專門為她蓋了一幢獨樓——小青樓。這座樓房完全是青磚木製結構,分為上下二層,共有10餘間房屋。樓上南麵的長廊式陽台雕梁畫棟,在此娛樂或歇息都十分愜意。

在張作霖的幾位夫人中,隻有壽氏最敢說話。一次中秋節,全家吃團圓飯。張喜笑滿麵地對在座的各位家人說:“今兒個是八月節,咱們全家人團團圓圓地一起聚餐,我很高興,就是多破費個百八十元錢,也沒關係。”在這種場合,其他幾位夫人往往很少開口,而隻有五太太壽氏敢搭茬。聽了張的話,壽夫人想了想笑著說:“我看哪,應當再加一桌,讓老媽子、丫環們都入席。因為今天大帥高興。”她的話一出口,張作霖立刻讚同道:“好!還是老五想得周到,那就再加一桌吧!”

張作霖嚴禁妻妾幹政是出了名的,但對壽夫人卻有例外。1915年壽氏曾去營口附近的高坎視察。她看到欒貴田理帳精明,回奉後即向張作霖舉薦。張采納了她的意見,立刻將其調到奉天省督署軍需處,主管出納事務,後升為軍需處長。還有一次,張檢閱衛兵,看其中有一名小個子,就板著臉說:“誰叫你們用這個小個子當兵?”答曰:“這是五太太舉薦的。”張馬上轉口道:“怪不得這樣精神,叫他當班長吧!”

壽夫人在這個大家庭裏的專寵地位,難免會引起其他夫人的嫉妒和不滿。麵對這些,她能夠較理智地處理,很少恃嬌倚寵,亂施淫威。壽夫人未生學森之前,張作霖非常偏愛學思,對許夫人也較親近。

1920年壽氏生子後,張非常明顯地將感情傾移到她們母子身上,冷落了許夫人。許夫人當然對壽氏懷有不滿。壽夫人對這些心裏非常清楚,但從不與她正麵衝突,也不在張麵前說她的壞話,隻是暗中較勁兒罷了。

壽夫人對下人亦較寬容。一次,她吃的素菜裏夾進了一塊牛肚,她沒有責怪下人,隻是平心靜氣地說:“你們幹活要留點兒神,今天我吃素,這菜裏的肉不讓我看見就好了。”可是壽夫人的貼身丫環小玉看不下眼,立即跑到廚房責怪廚師們粗心大意。廚師們以為壽夫人生氣了忙前來賠禮,正好趕上張作霖從外麵進來。壽夫人見此情形忙示意大夥兒出去,不要再提此事。她不願意將這類事情捅到丈夫麵前,讓他勞神。她知道他需要的是一個寧靜、舒適的家庭環境,而不是另一個帝國。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壽夫人身上可謂不勝枚舉。

壽夫人為人處世很講分寸,常常持以寬容態度,但並非是一個不講原則的人。壽夫人在帥府內的尊寵地位,使得她身邊的一些下人也自感高人一等、飄飄然起來。俗語道:主多大,奴多大。這話一點兒不錯。壽夫人的二兒子學浚的奶媽傅氏,時常倚仗著五太太的關係製造事端,以顯示其威風。壽夫人並不因她是自己兒子的奶媽而姑息遷就,放任自流。她總是嚴厲地批評她那自以為是的行為,忠告她:與人和和氣氣,才是家庭興旺發達之本。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當上了陸海軍大元帥,住進了中南海,奉天的帥府主要由五太太壽夫人留守管理。她嚴格按照帥府往昔的規定辦事,不因大帥正如日中天而隨意揮霍財產。 比如,各房夫人,每頓飯菜都要嚴格按標準開支。如果哪位夫人有事需添菜或提高飯菜質量,這位夫人必須自掏腰包,不準多吃多占,她自己亦不例外。她的這些做法,使周圍的人既懼她又敬她。

壽夫人精明能幹、洞察秋毫及剛柔相濟的品行,使她在大帥府裏十幾年來,一直保有寵妾的地位,即便是張作霖後來又娶六姨太,也沒有減少對她的寵愛。

1927年張作霖在北京中南海舉行家宴,幾位太太恰好全部在常席間,壽夫人乘張作霖神采飛揚、酒興正酣之際,建議說:“姐妹們,我們的大帥洪福齊天,咱們也沾沾光。從今後,不要再稱太太了,這太俗氣。我建議一律改為夫人,你們說怎麼樣?”在座的幾位夫人都讚成,張作霖也喜笑顏開地連連點頭。壽夫人建議按姓以夫人稱呼,其目的是為拋開“五”字,以示平等,不分先後。從此,帥府內的太太們改稱夫人。

“九·一八”事變後,壽夫人移居天津。解放前離津赴滬轉台灣,一直孀居。1966年病故,享年70歲左右。在台灣生活的日子裏,張學良念其為父守節,終不改嫁,每到她壽辰之際,均前往府上行叩首禮,十年如一日。壽夫人對張始終不渝的情感,贏得了晚輩們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