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上門討債崔鶯鶯 新(1 / 2)

之前的張家食店,一般一天的營業額是兩三貫錢。

現在受到肉丸子的帶動,原來的饅頭、羊羹之類的銷量也猛漲。畢竟大家排隊久了,閑著也是閑著,就有買了邊排隊邊吃的,也有打包回去的,搞得原來的主業也增加到了四貫左右,賣丸子的銷量其實隻有四貫多。

“這隻賣了四貫實在是沒得法子。一斤丸子賣五文錢是東家您定下的,這賣出去的八百斤丸子實用羊肉五百斤。昨晚上已經從屠行進了五頭羊,肉行實在沒有那麼多現肉,隻進了一百多斤,隻能自己來宰羊,出肉慢,就隻能做那麼多丸子了。”張掌櫃在一旁遺憾到。

他接著說道:“豚肉出肉更少,味道還是大了些,食客普遍仍是不大喜歡,某就大膽做主停了供應。趙二昨天收的徒弟打打下手,白天掄鐵棍使還成,宰羊、調味的手段都還缺火候,這人手肯定不夠。說不得,這幾天還得您老繼續幫忙收著徒孫。”

張掌櫃雖然一開始不知道自己的東家為何硬要將師承關係跟這丸子扯起來,可是看到今天的食客都是衝著虎頭俠的名頭來的,他也不禁對這祖傳的正統性看得非常重起來。他現在儼然認為,自打開天辟地以來,這家店就叫薛家食店,代代話事的,都是薛記傳人。

這薛秀聽了,卻有了別樣的想法。

好麼,這前工業化時代,要做點輕工業都難啊,沒辦法用絞肉機、切割機啥的,連剁丸子要上規模的話,都隻能純靠人力!

這可不比後世的那些潮州肉丸店,壯漢都是用在看得到的地方的,換句話說,無論出多少斤肉丸,你能看到的打肉丸的棒小夥子就隻有門臉前那些。他薛秀的店就不同,每個肉丸是真的要人去把肉泥剁爛了再竄出來的。

薛秀之前就算過了,一個壯勞力,一小時能出十斤肉丸是最多的,人又不是機器,一天重勞動下,頂多工作十個小時,也就是一天出一百斤左右的丸子。

趙二自己加上收的那三、四個徒弟,今天可不就出了四百多斤,這趙二還要連夜組織人手宰羊,今天又還要另外有培訓任務,也真是難為他了,好在有個大師兄的名頭在前麵吊著他。

那麼說來,每增加一人,用於剁丸子的話,一天給自己帶來的收入是五百文。

薛秀又看了看賬目上的主要的支出,每天自己給徒孫在轉正之後開的工資是十文,材料的話,市場暫時還不能接受豬肉,羊肉來說,一般三斤丸子用掉兩斤的肉,每斤羊肉三文,還有其他的香料、秫米粉啥的,通通在一起算二百文。

那麼,自己每天能從每個肉丸工身上賺到的也是兩百文多一些,利潤率也是在百分之五十左右,跟其他的餐飲行業沒太大差別啊。

而且雖然說是盛世,人工成本在總的成本裏的占比卻仍然很低,或者說,人口繁衍得多,人力不值錢本來就應該是盛世應有之義?這樣一來,其實提高勞動生產力並沒有太多的附加價值啊,我人力已經占比很低了,大頭都在最重要的原材料,肉上麵了。

要賺得更多,要不提高利潤率,那隻能從少用肉,用低價肉的歪腦筋上想了,不過那些手段,薛秀還不想上,或者暫時還不想上,沒道理一來就自己砸自己牌子。

要不就隻能硬生生地堆人手先了,但是這種線性增長的業務模式,讓習慣了PPT創業,滿腦子都是指數級增長的薛秀很不感冒。

薛秀現在實際體會到了工業革命無法在中國產生的那種論調的合理性,人工實在太便宜了,上機器前期投入太大,自己不可能看著市場在那裏,不先增加人手。

等著種田攀出最起碼的是蒸汽機這樣的原動機再來做生意,那時候黃花菜都涼了,更何況,沒有資本積累,哪裏來得錢攀科技樹?

而一旦自己把人手雇傭到一定規模了,再來裁撤人手,那就不是一句話叫人走,下午他們就能卷鋪蓋的事情了。屆時少說也有千把、兩千號人,上有老、下有小的,得靠他這肉丸子的產業鏈為生。

薛秀想想就頭大,不過,今天真的隻能將攀科技樹放一邊了,他對旁邊恭謹地等著他從“入定”狀態回神的張掌櫃說:“人肯定是繼續招的,隻是咱們這店裏,似乎裝不下這麼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