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的誤區
藥物可以治病,但是如果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其他疾病,尤其是處於生長發育過程中的兒童,不正確的用藥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以下是兒童服藥時常見的誤區,應加以注意。
多種藥同服
孩子患一種病,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趕快好起來,往往“多管齊下”,同時使用多種藥物。殊不知,使用藥物過多,由於藥物相互作用常可使藥效抵消,而藥物毒性卻累積增強,不僅達不到預期治療目的,反而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如將磺胺與維生素C合用,可加重腎髒中毒;將青黴素與阿司匹林合用,可降低青黴素的抗菌效果。
濫服補藥
有些父母為了增強孩子的體質,促進孩子身體的發育,便長期給孩子服補藥或給予大量營養滋補品,但是這些營養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量的激素或類激素物質,服用過多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極易使孩子出現肥胖或性早熟等不良反應,影響孩子的正常生長發育。專家建議: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補品,5歲以上的體弱兒童可酌情服用,但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濫用維生素
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有些家長認為維生素有益無害,多吃也無妨。其實,服用維生素並非多多益善,許多藥用維生素都會產生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應,用量過大或過久可能造成體內蓄積而中毒。
濫用維生素可導致的後果
維生素A
服用過量可引起毛發枯幹、皮疹、瘙癢、厭食、骨痛、頭痛、嘔吐等中毒症狀。
維生素C
服用過量可引起腹痛、腹瀉、尿路結石、脆骨症等。
維生素D
服用過量則可引起低熱、嘔吐、腹瀉、厭食,甚至軟組織異位骨化、蛋白尿、腎髒損害等。
濫用丙種球蛋白
冬末春初是感冒的高發時期,一些家長認為注射丙種球蛋白可以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從而預防感冒。其實,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丙種球蛋白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漿為原料製成的,主要用於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等,但並不能降低感冒的發病率。如果濫用,有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
濫用中藥
一般來說,中藥的毒副作用比西藥少,安全性比西藥大一些。但這隻是相對而言,並不代表中藥就可以隨便服用。如果使用過量,中藥同樣可以對嬰幼兒的健康造成損害。如六神丸含有牛黃、冰片、蟾蜍、珍珠、雄黃等成分,可能引起惡心、嘔吐、驚厥、心律失常等症狀,長期服用還會引起心、肝、腎等髒器的功能損害;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誘發齒齦腫脹、咽喉疼痛、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症狀;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可見,中藥也不能濫用。
盲目相信新藥、貴藥
有很多家長總喜歡給孩子買一些新藥或價格比較昂貴的藥物,他們認為新藥和貴藥要比老藥和價格低廉的藥物療效要好一些。其實,藥物的療效與價格的高低並不是成正比關係的,便宜而對症的才是好藥;而“新藥比老藥好”的觀點也是不正確的,因為老藥是經過了長期臨床驗證確實有效的,而且它的主要不良反應也已經為我們所了解,而新藥則多處於試用階段,其具體療效和不良反應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
用成人藥
有的家庭備有小藥箱,孩子一旦感冒發熱,有些家長就會給他們服用一些索米痛片、感冒通之類的成人用藥,認為隻要減少一點用量就不會出現問題,其實這樣做也是不妥的。兒童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肝、腎等髒器發育不完善,藥物解毒的酶係統、代謝係統均未完全成熟,許多藥都不宜使用,否則易產生不良反應,重者可致殘甚至死亡。如諾氟沙星可引起兒童關節病變,影響其正常發育;阿尼利定、索米痛片含有氨基比林成分,易引起兒童白細胞數量迅速下降,並有致命的危險;感冒通中的有效成分雙氯芬酸可損害肝腎功能,並可抑製血小板凝集引起急性血小板減少。
糖水服藥
良藥苦口,尤其是中藥,其味苦澀的程度常常令成人都難以下咽,更不用說是兒童了。因此,父母便經常用糖水給他們喂藥,以改善口味。這種服藥方法很容易讓兒童接受,但是糖水中含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它們會與中藥中的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使療效大打折扣;而有些藥物正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揮療效的。此外,糖還會幹擾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的吸收,抑製某些退熱藥的作用,還會破壞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因此,服藥時最好還是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