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安排這些的時候,帶著查抄他們家的旨意已經離開了京城!
趙雨桐並不覺得楚寧敢這麼幹,畢竟趙家不是一般的小戶人家,那是在山東地界跺一腳都晃三晃的,多年來受過趙家恩惠的官員更是遍布朝野。
就算有什麼對趙家不利的旨意,雖然不能阻止,起碼第一時間知道還是沒問題的。
但他想錯了,這次前往青州的旨意,第一沒有經過禦史七科,第二沒有經過山東省府任何一級官府,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這次旨意並不是查抄趙家,而是禁軍拉練!
隨著旨意一同出京的,還有左哨軍的五百騎兵!
話說自從楚寧在左哨軍開始軍改以來,左哨軍就經常外出拉練,而且楚寧的訓練方法,讓這支軍隊的服從性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現在隻要兵符、軍令無誤,前方就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會義無反顧!
再者,此次出去的隻有五百士兵,根本不需要內閣和五軍都督府的簽注,隻要一道旨意就可以了。
果然,第二天內閣再次擺滿了彈劾楚寧的奏章,曹鼐都有些無語了,這位伯爺還真是‘受歡迎啊’。
許多人當一輩子官,甚至那些勳貴在京城等地胡作非為,多少年也不如楚寧短短一年‘得到的’彈章多,甚至沒有楚寧一次的量多。
彈劾的內容比之以前有了不小的‘進步’,這次引用了一些真實的東西,比如無故查抄京城多家商鋪,無故囚禁京城百姓,甚至一些官員也被牽連其中。
不過這次曹鼐倒是沒有像之前那樣,直接轉給朱祁鎮,而是代表內閣做了批注,朱祁鎮看後就批了一個字,準!
然後曹鼐以內閣的名義發出製告,直接將楚寧被刺一事挑明,更嚴重的是,曹鼐給這次刺殺定性為,勾結瓦剌,意圖謀反!
這下許多上書的禦史都嚇壞了,他們好多人並不知道楚寧遇刺一事,要知道楚寧遇刺的地點距離皇宮僅有幾裏地的距離!
這下那些言官徹底安靜下來了。
廢話,如果單純的是楚寧胡作非為,他們當然樂意彈劾,而且樂此不疲,可現在這則消息一出,性質就完全變了。
勾結大明最大的敵人,世仇瓦剌,行刺大明的一位伯爵,還是在皇宮附近!這和謀反真的區別不大,他們紛紛埋怨趙雨桐,作出這種事也不提前知會一聲。
現在奏折已經遞上去了,想收回來是不可能了,不過此時鄧栗站了出來,他首先上了一道奏折,請求內閣嚴查此事,如果真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勾結瓦剌,應當嚴懲以儆效尤。
那些禦史見狀,也紛紛調轉槍口,強烈譴責並表示絕對支持。
不夠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有人第二天上書,請求內閣對勾結瓦剌一事拿出證據,不然不足以信服天下。
這也是趙雨桐作出的一次反擊,雖然大家都覺得,趙家不會作出這樣喪心病狂的事,但也不能保證趙家隻是一個幌子。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安排這些的時候,帶著查抄他們家的旨意已經離開了京城!
趙雨桐並不覺得楚寧敢這麼幹,畢竟趙家不是一般的小戶人家,那是在山東地界跺一腳都晃三晃的,多年來受過趙家恩惠的官員更是遍布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