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處在上升擴張期的奧斯曼,經此一戰,精銳部隊不說是損失殆盡,但也是損失大半。
自己的馬穆魯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因為國力的懸殊,兵力的不足,尤其是內部不安定因素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將奧斯曼吞並。
不過自此,雙方就回到了一個水平線上,甚至馬穆魯克還有著巨大的優勢。
不過現在不是議納勒考慮這些是時候,他身後就是最精銳的兩萬馬穆魯克騎兵,在響箭炸響的那一刻,議納勒親自帶著兩萬騎兵,向著奧斯曼大營殺來。
此時的奧斯曼大營,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隨著易普拉新撤退命令的下達,大營裏的士兵,放棄了對營地的搶救,在收集了一些必要物資之後,開始沿著河流撤退。
議納勒帶著兩萬大軍殺到的時候,明軍的騎兵也已經衝到了大營前,兩方在奧斯曼曾經的大營前彙合後,張懋一揮手中的馬刀,沿著河流向奧斯曼大軍殺去
議納勒心領神會,帶著馬穆魯克騎兵,緊隨其後。
這時的戰場,除了那些被圍困以及來不及撤退的奧斯曼士兵,已經沒有了任何戰事。
那些士兵稍作抵抗之後,就紛紛丟掉手中的武器,選擇了投降。
而易普拉新帶著剩下的大軍向著奧斯曼境內狂奔。
他準備在找個地方重整旗鼓,然後在殺回去複仇。
畢竟這次自己雖然撤退,但並沒有徹底失敗,起碼隨他扯出來的軍隊最少也有七八萬人,如果自己建立防線,收攏殘兵,相信最少還能有十萬大軍。
如此一來的話,自己完全有殺回去的可能性。
雖然他現在還沒有想出克服明軍火炮和戰車的辦法,但不還是有數量優勢嗎。
就像今天在戰場上一樣,如果不是那場突如其來的爆炸,自己也不會輸得如此狼狽。
可讓他意外的是,在他的身後,兩千大明騎兵僅僅跟在他們身後,雖說在明軍的身後有兩萬馬穆魯克騎兵,但這也太不像話了。
易普拉新這個鬱悶啊,如果自己不是在撤退,他怎麼也不會容忍堂堂的奧斯曼大將軍,十五萬大軍的統帥,被區區兩千敵人攆著跑。
不過形勢比人強,不管易普拉新多麼的不甘,他也隻能留下一支隊伍,阻止明軍的追擊。
隻要自己跑出一段距離,收攏部隊,第一件事就是轉過身來報追擊的那些明軍和馬穆魯克人給剿滅了。
可易普拉新沒想到的是,他這一跑,竟然能從米耶城,一直跑到了基利斯城!
原本身邊還有七八萬人的部隊,這一路跑下來,不斷派出部隊阻擊明軍,加上掉隊的,逃跑的,到達基利斯的時候,已經隻剩下不到五萬人了。
米耶城外,議納勒以最虔誠的態度,將一份戰果清單遞給了楚寧的侍衛。
他現在連跟楚寧對視的勇氣都沒有了。
這位東方的伯爵簡直就是戰場的瘋子,血腥的劊子手。
他敢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發動攻擊,幫助一個總督取得蘇丹的皇位。此時他隻有自己的一支艦隊,遠離自己的國家十萬裏。
原本處在上升擴張期的奧斯曼,經此一戰,精銳部隊不說是損失殆盡,但也是損失大半。
自己的馬穆魯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因為國力的懸殊,兵力的不足,尤其是內部不安定因素的原因,根本不可能將奧斯曼吞並。
不過自此,雙方就回到了一個水平線上,甚至馬穆魯克還有著巨大的優勢。
不過現在不是議納勒考慮這些是時候,他身後就是最精銳的兩萬馬穆魯克騎兵,在響箭炸響的那一刻,議納勒親自帶著兩萬騎兵,向著奧斯曼大營殺來。
此時的奧斯曼大營,已經變成了一片火海,隨著易普拉新撤退命令的下達,大營裏的士兵,放棄了對營地的搶救,在收集了一些必要物資之後,開始沿著河流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