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想著都覺得解氣,可他終究不是楚寧那種混不吝,也沒有修煉到楚寧那堪比城牆的臉皮,最終在一片‘謾罵’聲中,再次踏上了遠航。
隻是他沒有注意到,這次彈劾他的人很多,但是沒有一個說他圖謀不軌的,全都是彈劾他畏難不前,丟下大部分將士獨自回國。
不過,朱祁鈺也沒有放過那些彈劾他的官員,對幾個彈劾最激烈的官員,朱祁鈺一律上書要求他們隨著自己出海,美其名曰監視他。
當然,僅限於那些年輕的官員,上歲數的就算了,畢竟朱祁鈺隻是為了出口惡氣,不是想殺人。
帶著一臉苦相的官員,朱祁鈺大笑著再次登上了巨大的寶船。
朱祁鈺懷著愉悅的心情,再次踏上了遠航,不過這次他沒有像當初說的,去埃及接應楚寧,畢竟茫茫大海上,很有可能擦肩而過,而且,一旦楚寧有什麼情況,朱祁鈺的這點人馬也不足以替楚寧報仇。
所以,朱祁鈺這次的目的地是被賜名望海城的大明海外城市,他要在那裏等著,一直等到楚寧的確切消息才能回國。
當然,這一路上,楚寧也沒有放過那些文官,這一路上朱祁鈺算是把在楚寧那受到的‘優待’,全都用了一遍,什麼打海盜、夜航、對付土著等等。
這些官員最後都不敢出艙門了,有好幾個暈船的,都快掛掉了。
不過朱祁鈺也不是什麼暴虐之人,在給了他們一些教訓之後,也就收手了,畢竟他們都是大明的官員,除了嘴欠一點,也沒有犯下什麼滔天大罪。
可就是這樣,也足夠那些官員們喝一壺的了,就這樣,朱祁鈺的船隊,在離開望海城三個月之後,再次來到大明這座最新最具活力的城市。
那些官員在下船之後,並沒有一股腦地跑到驛館去休息,而是被眼前的場景驚呆了。
船帆遮天蔽日,整個港口被各種大小船隻塞得慢慢的,雖然船隻很多,但卻井然有序,根本沒有一絲混亂的樣子,隻不過看到朱祁鈺的艦隊,全都主動避讓開來。
朱祁鈺的船隊也沒有進入繁忙的港口,而是來到了島嶼另一側,這裏有一個巨大的港口,不過港口裏邊卻沒有多少船隻。
其實這隻是因為剛剛經過民港的時候,對比產生的視覺差異,其實軍港內也有不少船隻。
隻不過這裏的船隻,大多數是軍艦,還有不少補給的船隻,這裏完全是一片肅殺景象,完全沒有民港的喧鬧。
朱祁鈺也是一臉驕傲,雖然這座城市和港口,他不是修建者,但卻是這座城市的見證者,也算得上是締造者之一。
朱祁鈺甚至摒棄前嫌,主動帶著那些官員參觀了望海城的民港,還有望海城的城市群,並且詳細介紹了為什麼建造城市群,以及各座城池的作用。
那些第一次見到望海城的官員,完全被眼前的一切震驚了,城市的規模可謂巨大,城市內的繁榮直追大明的許多大城,甚至已經超過了一些較大的城市。
朱祁鈺想著都覺得解氣,可他終究不是楚寧那種混不吝,也沒有修煉到楚寧那堪比城牆的臉皮,最終在一片‘謾罵’聲中,再次踏上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