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舌戰金殿(一)(1 / 2)

他對江南對發達的江浙地區課以重稅,遏製他們的發展,同時對以沈萬三為首的豪族更是直接滅掉。

就這樣,朱元璋也沒有遏製住江南世族的發展,在楚寧看來,朱元璋的想法沒錯,如果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平衡,會造成不可避免的離心離德。

可他的做法,楚寧卻不敢認同,朱元璋畢竟收到時代和知識的限製,根本不知道他的做法違反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規律。

雖然短期內,懾於他的震懾,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發展,朱元璋的那些政策反而會顯得有些可笑,除了給底層的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之外,對那些大家族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朱棣就更差了,身為他的軍師的姚廣孝,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戰略家,但同樣的對經濟一竅不通,他們也都看出了問題,朱元璋的那些方法沒有起到作用。

他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解決這件事,沒辦法,幹脆遷都,遠離那個‘是非之地’。

如果不是楚寧給朱祁鎮忽悠的,朱祁鎮更不敢輕易嚐試觸碰江南的。他甚至不知道其中還有這麼多淵源。

當然,就算他一早就知道,沒有楚寧這個變數的存在,他也不會輕易觸碰這個,畢竟現在整個國家還維持著團結穩定。

可楚寧不這麼認為,他覺得一個國家,隻能有一個意誌,隻能有一個聲音,所以江南那些世族要麼臣服在國家意誌之下,要麼就被掃進曆史的塵埃。

楚寧可不管這些,既然上天給了他一次重生的機會,他就不能坐視大明走原來的老路,他要讓大明走出一個不一樣的樣子!

他創辦振興、實行軍改、開啟海禁,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給華夏一個不一樣的出路,不讓華夏走進故步自封的怪圈。

所以,江南是楚寧國內改革變法的重要一個環節。

在楚寧看來,這個大明有三個地方是發展的關鍵點,第一就是江南,那裏是大明的財賦重地,那裏如果理順了,變法成功了,才能保證大明的財政穩定。

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剩下的酒要好辦的多。

正因為如此,楚寧變法沒有選擇從朝廷到地方的辦法。

有人會覺得楚寧是不是有些多慮了,畢竟曆史上成功的變法,比如商鞅變法,就是一場從朝廷到地方的變法,也是有地方勢力的阻撓,還是成功了。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就是那時的秦國是戰國當中比較弱小的存在,尤其是秦國發源於西陲,宗族勢力相對弱得多,而且因為弱小,別周圍的國家歧視,對外戰爭勝少百多。

使得整個秦國的向心力非常強,所以商鞅才能在秦國變法成功,若果換成其他國家,就不一定了。

而現在的大明,國土雖然不是曆朝最廣袤的,但也絕非戰國是的秦國能比擬的,尤其是經過兩千年的發展,無論是國家社會,還是經濟發展,現在的大明都是極其強大的。

他對江南對發達的江浙地區課以重稅,遏製他們的發展,同時對以沈萬三為首的豪族更是直接滅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