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得寧賊首級者,封官拜侯,賞錢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一篇檄文洋洋灑灑,看的朱見深肺都快炸了,這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
“什麼意思?”張懋一臉茫然地看了看,上麵的字他基本都認識,但是內容他就有點搞不懂了。
“抄的!”楚寧背著手說道,“連這種東西都抄,造反都一點誠意。”
朱見深看了看楚寧,不明白楚寧是什麼意思。
“這是當年陳琳的《討曹操檄》,好多句子都沒改。”
“啊?!”朱見深先是一愣,他首先沒想到的是,以往那個整天帶著他瞎玩的楚寧,竟然能看出這是一篇千年之前的檄文。
這可不是什麼熱門知識,甚至可以說是冷門到極點!
因為檄文要麼就是找文人現寫,比如楚寧說的陳琳的《討曹操檄》。要麼就是直接喊幾句口號,一群人嗷嗷喊著就開幹,比如陳勝吳廣。
甚至到了他老祖宗朱元璋那,連檄文都沒有,就是為了活下去,跟著人家瞎起哄,沒想到運勢逆天,竟然笑到了最後,想必當初,老朱自己也沒有想到這個結果吧。
所以,檄文這東西,文人幾乎就沒有看的,就算是看過,也就是瞟一眼丟到一邊算了事,畢竟這東西一般情況是用不上的。
可楚寧一眼就會看出文章是抄襲的,也知道來源,除非是楚寧研究過,那應該是不可能,那就剩下一種解釋,就是楚寧知識淵博,平日裏隻是不願意外露罷了。
其實朱見深是真的誤會了,楚寧作為曆史專業的研究生,這東西還是很了解,所以一樣就看出了文章的出處。
可見楚寧的學識不是外人傳說的那麼不濟,甚至可以用淵博來說!
張懋則是一臉星星地看著楚寧,他不明白檄是什麼東西,可曹操他知道是誰!
“這東西無非就是個噱頭,最主要的是深入人心爭取,寫的晦澀難明充其量也就是一小部分文人能懂,而且還抄,這是一點誠意都沒有。”楚寧撇著嘴說道。
“這隻能說明一點,那就是寧王的起兵,沒有做好準備,完全是臨時起意!”楚寧此時臉色一正地說道。
“王爺,現在已經有十幾萬義士前來助陣,咱們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三十萬!”孫振霆一臉興奮地跑過來說道。
孫霆,是寧王手下的第一大將,也是他最最心腹的人。
從第一代寧王朱權被冊封在南昌開始,就已經開始準備了!
這完全是因為朱棣的原因,當初朱權也知道,自己參加所謂的靖難,最後也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當他的藩王罷了。
而且作為和朱棣齊名的藩王,朱權自然不願意屈居於一個藩王,雖然南昌比他原本的封地要好很多,但同樣的,也受到了很大的約束!
首先,朱權安身立命的朵顏三衛、手下的幾萬大軍不複存在了。
其得寧賊首級者,封官拜侯,賞錢千萬。部曲偏裨將校諸吏降者,勿有所問。廣宜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鹹使知聖朝有拘迫之難。如律令!”
一篇檄文洋洋灑灑,看的朱見深肺都快炸了,這簡直就是睜眼說瞎話!
“什麼意思?”張懋一臉茫然地看了看,上麵的字他基本都認識,但是內容他就有點搞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