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官兵似乎一點沒有收到影響,他們轉身後很快就組成了鋒矢陣型,這是典型的進攻陣型!
可最讓段剛意外的是,官兵竟然放棄了他們最強大的武器,火炮和火銃!
在衝下來之前,段剛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次衝鋒,把官兵陣型衝散,最少要損失一半的騎兵,因為對方的火器實在太變態了。
沒想到官兵這次竟然和他們玩起了騎兵對衝!這簡直就是叔可忍嬸不可忍,段剛提著鋼刀一馬當先,直衝向官兵的騎兵。
可是剛一接戰,段剛就知道自己錯了,官兵的騎兵根本不是自己手下這些騎兵能比擬的,雙方的戰鬥力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交戰僅僅一炷香的時間,叛軍的五千騎兵,就被官兵給鑿穿了數次,損失達到了千人!
段剛撥轉馬頭,看著前方的官兵,心中第一次有了退意,他知道,再這麼打下去,不僅不能把官兵擊潰,自己的這五千騎兵也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陳懷將手中的戰刀傾瀉,刀身上緩緩滴落的鮮血,似乎在訴說剛剛戰鬥的激烈。
和陳懷預料的一樣,這些叛軍的騎兵戰鬥力很一般,根本不能和禁軍相比。
與此同時的贛江邊,張懋也經曆了同樣的情況,唯一不同的是,張懋選擇的戰術要比陳懷穩妥得多。
看到叛軍大營衝出來的騎兵,張懋第一時間派出了自己的火槍隊。
一千五百人的火槍隊,分成三排站在隊伍的最前方,火槍隊的身後,則是一千騎兵,蓄勢待發。
王海川和段剛的想法差不多,隻不過他是出於戰術考慮,如果任由官兵進攻他的大營,那他們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
一個不能給城池提供策應的城外大營,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還不如直接回城參加守城來的實際一點。
所以在發現官兵之後,王海川第一時間選擇帶著騎兵出擊,他想的和段剛一樣,就算不能殲滅這支官兵,也要擊潰,這樣他們就能和南昌形成策應之勢。
不過王海川比段剛要情形的多,他在身後還布置了五千步兵隨時準備策應自己。
情況相似,隻是采取的手段不一樣,陳懷選擇了和段剛的叛軍對衝,而張懋則是以火槍為主。
隨著叛軍騎兵的逐漸解決,張懋緩緩地抬起手,然後重重地揮下。
王海川已經做好了損失前隊的準備,但是現在和之前在湖口不一樣,現在他手下是正兒八經的騎兵,就算明軍的火器再厲害,也隻能發射一輪。
就算損失十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那剩下的騎兵也能輕鬆將官兵的火槍陣地衝垮,到時候借著衝鋒的速度,順勢將官兵後陣攪亂。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既骨感,有殘酷。
叛軍的騎兵剛剛進入到火槍的射程,張懋就下令開火。
王海川見狀心裏也是一陣激動,這種距離火槍的準頭勢必不高,就算官兵能勉強發射第二輪,那自己也已經衝到官兵的眼前了!
可官兵似乎一點沒有收到影響,他們轉身後很快就組成了鋒矢陣型,這是典型的進攻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