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突如其來(1 / 2)

朱棣當初就是因為建文帝削藩,才揭竿而起,打著靖難的名義奪取天下,但是當他登上帝位之後,基本上把他老爹朱元璋建立的宗藩製度全都給推翻了。

隻留下爵位和優渥的待遇這一項。他規定所有皇室的男子都可以封世襲爵位。王爺一年有上萬石的糧食,畢生享受榮華富貴,但就是不能參與政務。

並且沒有皇帝的允許,宗王不能到南京和北京;王爺和王爺之間不能有交往;不能離開封地;不得從事任何工作。

這也是朱棣害怕有人有樣學樣,學著他造反,這就將明朝藩王帶到了另一個極端,導致明朝宗藩整天無所事事,隻能在封地裏酒池肉林。

這樣是把那些皇室宗親的權力給限製了,也保證了大明政權的穩定,但是明朝宗藩製度給國家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

那些宗親們什麼事情都不能幹,一天天就是享樂,導致他們都特能生孩子,生的孩子還都有爵位封地,倒不是說他們特別向生孩子。

而是整天酒池肉林,歌舞如雲,所以就和那個傳說中轟的中山靖王一樣,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孩子,甚至都認不全,最後導致明朝後來供養皇室的經費超過了稅收的三分之二。

楚寧這次的變革,是綜合了後世滿清的一些做法,中間夾雜了一些前朝的成功例子。

首先,規定爵位不是天生就有的,不是說皇帝的兒子就是王爺,除了太子,其他皇子隻有具備一定的能力或者建立了功勳,才能封王,如果皇子不符合要求,有可能連郡王都封不了。

其次,改變爵位世襲製,規定所有的爵位降一級襲封。所以,王爺的子孫如果不能建功立業,經過幾代後可能就淪為普通人了。

當然,現在是改革初期,各地宗親情況不一樣,比如現在的話事人之一的越王,今年雖然隻有三十幾歲,但是有些藩王已經年過花甲了。

如果一刀切,肯定會出不少問題,楚寧的方案中,就有現有宗親的繼承人,年過二十的,從第三代開始降爵承襲。

第三點,清朝對宗室嚴格管理,所有宗親子弟,五歲以上,二十歲以下,全都護送到皇家書院讀書,十五歲以上,有從軍意願的,可以到皇家軍事學院讀書。

而皇子就更嚴苛,他們隻要斷奶了,會說話,就開始讀書。曆朝曆代宗室骨肉相殘、恣意妄為,與教育失敗不無關係。

宗室的素養直接關係這個國家的前途與命運,同時皇帝會根據皇子的情況,在和內閣協商之後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去辦,或者可以安排一些難題,磨煉他們的能力。

最後,就是爵位降階承襲,如果不願意讀書、從軍,在皇家書院讀書年滿十五歲,就可以返回封地,準備承襲爵位,隻不過這樣一來,爵位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些不思進取的宗親,最終將變得和普通人無異。

這讓一眾官員感到非常滿意,這樣一來,那些皇室宗親就會逐漸被稀釋,最後就是一群和皇帝同姓的普通人。

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朝廷用來支應皇室宗親的俸祿也會逐漸減少,這就是他們一直心心念念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