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人和秀才之間的差距此時就體現出來了,平民百姓會遵稱你為老爺,並且獲得參加會試的資格,享有免除賦稅徭役的待遇。
中舉後,舉人可與地方官員平等交往,當然這僅限於府縣一級,畢竟誰也不能確定這些舉人會不會在接下來的會試當中一舉中第。
並且,中舉之後最大的優勢就是舉人是有資格做官的!
中舉之後,有座師、同年這一票人脈資源,所以他們是可以被推薦為基層有品小官,通常是九品巡檢、司庫、稅目、主薄一類的小官。
條件好,或者老師說話硬,資源多的舉人有可能當上八品的縣教喻,類似於縣教育局長,比如曆史上著名的清官海瑞。
也具有資格開辦學校,或者為高級官員當幕僚,為今後的從政發展做出預備與人脈積累。
但是,之所以說是有資格,是因為這個級別是不能包你一定當官的,因為朝廷的官職都是有限的,想要做官,就需要要空缺,而最直接的空缺出現,就是官員們掛掉!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參加某位官員的追悼會,看到某些人在門口探頭探腦,麵露喜色,要不是和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舉人。
這麼多的好處加在一起,我想你也能明白範進老先生,在五十歲高齡中舉之後的瘋癲表現了吧,畢竟換成一般人,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比範進要好。
雖然隻是一些低品階的小官,比如九品巡檢、主簿,但也讓你從一名百姓,蛻變成了一名官員!
對,是官員,不是官吏!
雖然隻有一字之差,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確實天差地別的。
比如主簿,他是知縣的佐貳官,秩雖然隻有正九品,但是主管戶籍、緝捕、文書辦理事務,有自己單獨的主簿廨辦公室!
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副縣長,還是常務的那種!
曆史上也有不少廣為人知的主簿,比如三國時期以聰明著稱的楊修。
在這個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這就是三元裏的第一元。
尤其是在大明立國初期,百廢待興,加上老朱那種殺人的節奏,讓明初的不少大員都是舉人出身,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舉人能做到高官的就越來越少了。
所以,為了真正走入大明官員體係,達到人生的巔峰,許多心懷報複的舉人老爺們,打好包袱,準備好筆墨紙硯,帶上足夠的幹糧和銀錢,向著大明的絕對中心,京城進發!
因為,在第二年的二月,將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驗,會試!
會試,作為科舉製度最重要的一次考試,他決定著讀書人能否達到人生巔峰,從此有進入到大明高級官員體係的基本條件全國的舉人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畢竟,成為一名舉人,你僅僅是獲得了‘橫行鄉裏’的資格,會試中第,才是你走進大明官場的門票。
而這次考試也是極其殘酷的,因為你麵對的不僅僅是你以前的同窗好友,他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舉人們!
也就是說,你的對手已經是全國讀書人的精英了!
他不僅僅是當年中舉的舉人,還有多次中舉,但卻沒有通過會試的舉人,這個隊伍之龐大,幾乎就將整個大明讀書的高手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