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瞪大了眼睛,小心翼翼問話的樣子太招人心疼,楚王大約也忍不住了,把人攬在懷裏,下巴擱在她的頭頂上:“沒什麼……我本來想帶你出去玩的,我想你肯定沒見過慶德樓的煙火。”
他說到這裏,不知是真委屈還是假委屈地撒著嬌:“可你什麼都見過了!我沒什麼新鮮的玩意兒可以帶你玩了。”
他可憐兮兮的樣子像隻做錯事不知所措的大狗狗,沈雲瑤是個心軟的小姑娘,立刻手忙腳亂地安慰:“你帶我去玩我就很開心啦!我喜歡你帶我出去玩……”一邊說著一邊轉身想伸手去摸楚王的頭,楚王這個壞心眼的還是垂頭喪氣不說話,沈雲瑤急得不得了,抱著楚王的脖子輕輕地搖,聲音小得李福貴都幾乎聽不見:
“修哥哥,你不要不高興……”
楚王立刻就開心了,趁機親了一下小姑娘的嘴角,沈雲瑤羞得鑽進他懷裏不肯出來,楚王攬著她,絮絮叨叨地問她從前在娘家都做什麼,還有什麼好玩的,沈雲瑤說著說著就說了一句:“哎,我家裏人對我可好了!我最喜歡他們了!”
正是這句話讓楚王徹底炸毛:“你不喜歡我嗎?”
李福貴和吉祥姑姑瞠目結舌,楚王仿佛喝了五十斤老陳醋,隻要王妃答得讓他不滿意他就要酸倒所有人的牙。然而沈雲瑤還試圖跟他講道理:“不一樣的,也喜歡的,但是……”
楚王開始胡攪蠻纏:“你喜歡你家裏人多一點還是喜歡我多一點?”
傻乎乎的沈雲瑤哭喪著臉,努力向他解釋清楚“不一樣”的,就是不知道吃醋的男人要用哄的,李福貴一個啞巴急得差點開口說話,到底是吉祥姑姑穩重拉住了他。他們就隱藏在角落裏,看著一個醋意越來越濃,一個手足無措,到最後沈雲瑤有些不高興了:“你這個人怎麼不講道理的!”
楚王:“我怎麼就不講道理了!”
……
兩個傻孩子吵了兩句嘴,背對背坐著都不說話了,沈雲瑤咬著唇,好幾次偷偷側過頭瞄楚王一眼又轉回來,楚王沉著臉,坐了一會,突然笑起來,轉身去抱他的小王妃:“嬌嬌,剛剛是我犯傻氣,你不要理我。”
他這麼說,沈雲瑤也笑起來,小腦袋埋在他肩窩上蹭呀蹭,衝著他傻笑道:“你不生我的氣啦!”
楚王低下頭抵著她的額頭:“誰能生你的氣!”
沈雲瑤紅著臉,埋在他懷裏不肯起來:“你不要生氣……我喜歡你的,我可喜歡可喜歡你的,我都讓你叫我嬌嬌啦!從前有個表哥叫我嬌嬌,我不喜歡他,不許他這麼叫,還教訓他了呢!”
楚王笑得像個傻子,偏偏還嘴硬:“可你家裏人也叫你嬌嬌,我也叫你嬌嬌,我都不是獨一無二的!”
沈雲瑤好脾氣地哄道:“那你想叫我什麼?”
楚王低頭去親她的眼睛:“嬌嬌兒,你要最喜歡我,因為我最喜歡你了……”
後麵的話李福貴沒聽到了,因為吉祥姑姑把他拉出去了。這天晚上兩個主子到底沒出成門,相擁著在簷下看月亮,一個彈琴一個飲酒,賞心悅目得仿佛一幅畫。
許多年後,李福貴老得牙都掉光了,還夢見楚王帶著楚王妃一起紮風箏。楚王自小苦過來,哪裏有閑情有福氣折騰過這些玩意,紮好的風箏好看是好看,就是歪歪斜斜的飛不上去,那隻大花蝴蝶一次又一次倒栽下來,還折了一根竹骨,沈雲瑤一身青衫青裙,笑得直不起腰:“修哥哥,你放過這隻蝴蝶吧。”她說著就去拭他額角的汗,楚王喊人去買個好看的風箏,又叫把那隻他自己做的花蝴蝶丟了,沈雲瑤就急了:“這個不能丟,你說了做給我的!折了翅膀也是我的!”楚王笑著故意把風箏高高地舉起來,沈雲瑤就跳著腳要搶,兩個人鬧作一團。
真好啊,李福貴咧開嘴想笑,夢就醒了。
想一想,在楚王府,日子確實過得像一場夢,有王妃在,一向少年老成工於心計的楚王,也難得的帶上些孩子氣,甚至在院裏頭養了兩隻兔子,兩個人有商有量地親手喂。後來不知怎的死了一隻,王妃當著旁人倒是很鎮定得體,隻親自把兔子埋了,等晚上王爺回了府,她就忍不住委屈得縮在楚王懷裏掉眼淚,一邊掉一邊拿手擦還要抽抽搭搭地說:“修哥哥,嗝,我沒事,我,我本來沒想哭的……”王爺拚命忍著笑,替她把散亂的鬢發捋到耳後去:“那怎麼看見我就哭了?好了好了,沒事,嬌嬌兒想哭就哭啊,沒事沒事,我明兒再給你找一隻小兔子,不哭了啊……”
沈雲瑤到底也不肯接受一隻新兔子,她拉著王爺,在埋兔子的樹底下,種了一株石榴花。
(二)
後來李福貴常常想,那隻死去的兔子是不是上天的一個警示,可轉念一想,什麼警示也沒有用,這世上有一種人,下定了決心就沒有什麼能把他拉回來。
沈雲瑤不知道,他們的兔子死了那天,她丈夫是從哪裏回來的,李福貴卻知道。許太師去世滿一年,他的孫女除了服,進宮去見許皇後,楚王偶然遇見了安慰她兩句,又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呢?
可就是這幾句安慰,楚王花了多少心思在心裏盤算了多久,那是誰也不知道的。自打許太師病重,楚王不用說李福貴也知道,機會終於來了。
本朝自楚王的曾祖、祖父那兩代起就治國不善,南邊有六詔頻頻生事,北邊有狄人虎視眈眈,楚王的曾祖平帝在位時,南邊北邊都沒怎麼打過勝仗,隻得先後派了兩個妹妹三個女兒去和親。楚王的祖父成帝臨朝那二十年,更是朝政混亂,成帝一心與他的陳皇後過他們的小日子,朝堂上各方勢力鬥得你死我活也沒人管,末了是老早被排擠出京都的許家收了漁翁之利。算無遺策的許太師借著在北邊立下的軍功東山再起,慢慢把持住了朝政,廢了太子,另扶今上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