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近年來愈演愈熱的末日題材電影,是對之前那些慢性災難片的升級。由於這類影片所勾勒出的末日景象有可能成為現實,主角往往也都是一些普通人,容易喚起我們對於滅亡之時無助心理的深切共鳴。
當聽到“2012世界末日”這個話題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是把它當作一個笑話,一笑而過,不加任何思索;還是越來越覺得末日臨近,整日惴惴不安?
如果2012世界末日是真的,為什麼現在大家依然像以前一樣生活和工作?
如果2012世界末日是假的,那些預言是怎麼回事呢?莫名的恐懼感又從何而來?
這本書,不是宣揚“末日論”,也不是想製造什麼新的恐懼,而是想告訴讀者:
由於地球本身就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在運行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力不均。再加上地球上有陸地也有海洋,有水也有岩漿,因此地震、洪水、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是很正常的事情。地球的自我修複能力又很強,隻要沒有第三股力量的破壞,對於這種短暫的自然災害的破壞,它很快就能自我修複。因此,地球永遠不會毀滅、也不會爆炸。然而,局部地質的容積率、地球自我修複能力的極限和整個地球的承載力不容忽視,一旦超過了地質容積率的極限,局部的災害就會你方唱罷我登場地不斷發生;破壞程度超過了地球自我修複能力的極限,就會“滿城盡是黃金甲”般的盡顯荒漠化、石漠化、漏鬥化和采掘性生態移民,讓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空間越來越狹小,當這種惡富集達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地球的承載極限,地球就會生病、發脾氣。它打個噴嚏、抖動下身子,就足以把依附在它上麵的那些不尊重它的、狂妄自大的、自以為是的家夥們清理得幹幹淨淨。
曾經在地球上不可一世的恐龍和很多龐大的動物的命運,不就是如此嗎?前些日子我回母校蘭州大學,校長安排我參觀了校博物館,該博物館是國內高校著名的博物館之一。在參觀古象和彩陶館時我感慨萬千。一是如此龐大的動物,怎麼就經不起地球一場“感冒”帶來的不適,輕而易舉地就滅絕了呢?二是參觀代表世界最高水準的收藏,享有“世界彩陶看中國、中國彩陶看甘肅、甘肅彩陶看蘭大”美譽的彩陶館,館內的陳設處處傳遞著古人那種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不由得讓我想到在大工業文明極盛的今天,人類的欲望被吊得越來越高,現在到了向地球索取資源而不擇手段的地步。如此下去,地球對我們的包容還能維持多久呢?
生產力不是“人類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是人類與天下蒼生共舞、與自然和諧相處、駕馭和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
“敬天、愛人、畏神”是古人的智慧結晶。當我們認為自己無所不能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為災難的開始埋下了伏筆。
世界會不會毀滅,人類的行為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如果我們隻是一味地亂砍濫伐,圍海圍湖造地造田,過度地修建水庫破壞河流,捕殺動物,破壞環境,要世界長久存在也隻是癡人說夢。
這個世界好不好,關鍵是看人類怎麼做、怎麼控製自己過度膨脹的欲望,不讓靈魂被欲望綁架。
大工業文明的確給人類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也給地球帶來了很大的毀害。大工業文明短短幾百年,其成就的確超過以前所有文明總和,但是對地球的破壞一樣超過以前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