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 3)

張明華接著說:“衛國同誌聽到事故的消息以後,要馬上趕回南水,我勸他別急,我和常亮省長及衛國同誌正準備出發,估計5個小時以後到南水,你們該做的事就馬上去做,不要忙著來接待我們。”

話畢,那邊掛機了,吳永平的心又沉重起來。想著省委的領導就要來了,他再也坐不住了,忙打電話叫程春愛過來。

“程主任,你通知孟市長、雷市長、徐市長、朱書記他們一個小時後到這裏,省裏的領導就要來了。”程春愛點了點頭,準備去作安排。吳永平突然想起一件事,忙叫住程春愛說:“程主任,你查一查,去年4月中旬左右有沒有一封寫給市委書記的群眾來信?”

程春愛感到吃驚:“吳書記,什麼來信?來信的人叫什麼名字?”

事隔一年多,吳永平突然要查一封信,不能不令程春愛感到吃驚。

吳永平說:“是實名信件,寫信的人叫劉剛,寄信的地址為南水市建築工程設計院。記住,要注意保密,不能跟任何人提到此事,信查到以後,立即交給我。”

程春愛努力地回憶著去年的群眾來信,直接寄給市委領導的信,一般都是由信訪辦公室轉送到她手裏,再由她處理的,可她怎麼也想不起來有封來自建築工程設計院的信。

“吳書記,在我的記憶裏,好像沒有收到這樣一封來信。我這就去查一下!”程春愛謹慎地說。她做什麼事都是很小心謹慎的,前麵已經出過一次“漏子”,不能再出了。那封退休報告就在她的抽屜裏,她不知道什麼時候遞交上去合適,但是眼下是絕對不行的。

吳永平再叮囑了一遍:“這件事隻有你和我知道!”

程春愛看了看吳永平的臉色,點了點頭說道:“吳書記,我等下就去查。”

說話間,一個身著西裝身材微胖的中年人推開虛掩的門,走進了辦公室,對程春愛說:“請問,吳書記在嗎?”

吳永平看到那人,忙說:“我就是吳永平,請問你有什麼事?”

那人上前握住吳永平的手說:“吳書記,我叫趙一山,本市民營企業家,跨江大橋有我的資金在裏麵。我是來問一問有關大橋的情況。”

吳永平招呼趙一山坐下,程春愛端上了茶水,也坐在一旁。趙一山喝了一口茶,哭喪著臉說:“吳書記,當初趙書記搞集資建橋時,我在大橋上投入了3000多萬元,這些錢是我十多年掙下的血汗錢啊,橋一垮,我算是完了,吳書記,你可得想辦法救救我呀?”

吳永平解釋說:“大橋倒塌造成的損失,我們政府是十分清楚的。不光是你們這些投資者,政府也有損失啊,還有幾十條人命,人命關天啊!當時你們為什麼不對橋的質量加以嚴加控製,以此來保護你們的利益呢?”

趙一山說:“我們投資修建大橋,當然也會考慮質量問題,大橋建設的投標,我們慎重地考慮了多家公司的方案及經濟實力,中標的施工單位也是我們共同認可的。”

吳永平說:“那怎麼還會有今天的悲劇發生呢?”

趙一山說:“問題就出在具體細節啊!”

吳永平問:“具體細節出了什麼問題?”

趙一山心存疑慮,猶豫地說:“吳書記,我也說不清到底是哪些細節出了問題,我今天來的目的是希望政府對大橋倒塌的原因,要認真追查,給我們一個說法啊!”

吳永平見他心中似有隱情,不便深問,隻得說:“好吧,我們正在追查這件事,不僅是對你們,而且還要給全市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

趙一山連說謝謝,和吳永平再次握手,離開了辦公室。

趙一山走後,吳永平對站在一旁的程春愛說:“程主任,當時市委在修建大橋時,對那些注資的企業有什麼具體承諾,你能談談嗎?”

程春愛想了一下,望著吳永平說:“吳書記,大橋是由25個民營企業集資修建的,市委決定將以15年的過橋費按集資者集資資金的比例償還他們,這樣計算的話,那些投資者肯定會有一筆巨額回報,沒想到,橋垮了……”

“那大橋建設的招標情況是怎樣?”吳永平繼續追問,他必須知道大橋事故背後的利益關係。

程春愛說:“大橋建設的招標是由這些投資者組織選定的,市委市政府原則上不插手。”

吳永平一驚,端起茶杯的手停在那裏:“原則上不插手,那麼是不是說在某個時候、某個地方、某個環節上還是插了手?”

程春愛小心地說:“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具體的情況恐怕隻有當事人才知道。”

吳永平知道程春愛不會把所知道的全部說出來,於是說:“好了!你趕快去做迎接省委領導的準備吧,他們一進入市區,你馬上通知我。”

程春愛見吳永平那滿臉疲憊的樣子,關心地說:“吳書記,你要注意保重身體啊!省委領導沒來之前,是不是先休息一下?”

市委書記辦公室內,還有一個套間,是給書記中午休息用的。裝修是時下最高檔的,僅牆布每平方米就1000多塊錢。

吳永平上任以來,還未到套間裏休息過。並不是他不想在裏麵休息,而是覺得躺在那裏麵很不舒服,裏麵的每一樣東西,都覺得那麼刺眼。他想找人把套間重新裝修一下,盡量簡單樸素一點,可那樣不但增加了費用,而且怕有人在背後挑撥是非。所以他什麼都沒動,中午寧願躺在沙發上休息一下,反正把門一關,也沒有人來打擾。

吳永平看了一眼套間的門,說:“不用了,你去忙吧。南水出了這麼大的事情,國內各大新聞媒體都會有人過來,這事先交給新聞辦公室處理,一定要嚴把新聞關,盡量不要再出現負麵新聞。”

程春愛點了點頭,無須吳永平交代,新聞辦公室的那些人知道該怎麼做。

孟楚庭的妻子華姿接到了丈夫打來的電話,說他今天晚上不能回家了,省裏的領導馬上就要來,要陪著一起去事故現場。在電話裏,華姿不忘叮囑一聲:“要注意身體。”家裏隻有她一人,丈夫除了雙休日,一般不在家裏,兒子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珠海工作。她快50歲的人了,在市裏一家事業單位掛副職,平時的工作很清閑,下班後就是在家裏。

南水市的跨江大橋垮了,這在她心裏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當初跨江大橋集資建設的時候,是市委書記趙衛國定的項目,孟楚庭也支持。後來大橋的項目具體是怎麼進行的,她並不太清楚,隻是有時候晚上聽丈夫說夢話,突然冒出一句:“那樣不太好,會出問題的!”

她把丈夫推醒,問會出什麼問題。丈夫埋怨了她一句,叫她少問,說什麼天塌下來自然有人撐著。

對丈夫的工作,她一向是不插手的,不過,她擔心的倒是丈夫的身體。沒日沒夜的應酬和工作,人不累垮也要拖垮,說不定哪天就像這橋一樣突然垮了,那就太可怕了。自從“整人書記”吳永平調來後,市裏就刮起了一陣“危機”風,各層領導人心惶惶。南水市的情況,她很清楚,若是吳永平要動真格的,隻怕會掀起一場風暴,風暴過後,誰又能保證她的丈夫安然無恙呢?正在胡思亂想之際,傳來了門鈴聲,她打開門一看,是弟弟華意。

“姐,姐夫不在家?”華意問。

“聽說省裏要來人,他打電話回來說晚上不回家了!”華姿一邊說,一邊讓華意進門。

華意進門往沙發上一靠,說:“南水的特大新聞你早知道了吧?”

華姿不想在弟弟麵前表現得那麼大驚小怪,淡淡地說:“不就是垮了一座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