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昆侖出 5.曆次南極科考簡況(1 / 3)

第四章昆侖出 5.曆次南極科考簡況

1984年11月20日

中國首次南極考察編隊591人乘“向陽紅10”號和“J121”號從上海港起航,赴南極洲建站並進行科學考察。建成長城站共用時間40天。本次考察包括對南設得蘭群島周圍、阿得雷德島北部總麵積約10萬平方公裏的海域,進行以磷蝦生物資源及其環境為重點的海洋綜合考察,獲取了測區範圍的生物、水文、化學、地質、地球物理和氣象六個專業的綜合觀測資料和樣品。在測區內布設了觀測站、測流點,同時在測區和德雷克海峽進行重力、地磁和水深測量,測線總長約3115公裏。在往返橫渡太平洋途中,又進行了以重、磁、深測量和表層水文、化學等要素測量為主的走航綜合調查。通過本次考察,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觀測資料,對所獲資料、樣品進行分析、測試與鑒定,以及初步綜合研究,於1987年3月提出了約40萬字的調查報告和一套圖集。

1985年11月20日

中國第2次南極考察隊乘飛機分批分期離開北京,前往中國南極長城站進行夏季科學考察。第2次考察隊共42人,隊長高欽泉,其中包括智利科學家2人、香港攝影師1人(李樂詩)和香港《文彙報》記者1人(阮紀宏)。本次考察建成了長城站通訊房並安裝了衛星通訊設備,20名科研人員進行了地質學、地貌、高空大氣物理、地震、地磁脈動、生物學、氣象學、海洋學、冰川學、天文學、大地測量等的考察和觀測,獲得了一批新的標本和數據。

1986年10月31日

中國第3次南極考察隊和“極地”號首航南極洲歡送大會在青島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碼頭舉行。1987年5月15日,中國第3次南極考察隊完成長城站擴建和科學考察任務後乘“極地”號勝利返回青島。

1987年11月1日

中國第4次南極考察隊(38人)在隊長賈根整帶領下,乘飛機離開北京,途經加拿大、智利,於11月9日順利到達中國南極長城站。本次考察對站上設施進行了維護和裝修,並開展了陸上科學考察活動。

1988年11月20日

中國第5次南極考察隊首次東南極考察隊116人乘“極地”號(船長魏文良,政委朱德修)從青島起航赴東南極大陸建立中山站和進行科學考察。1989年1月26日,考察隊在普裏茲灣拉斯曼丘陵舉行了中國南極中山站的奠基儀式。2月26日中山站順利建成並舉行落成典禮,中山站第一任站長由郭琨擔任,副站長由高欽泉和高振生擔任。2月27日,首次東南極考察隊乘“極地”號撤離中山站,留下以高欽泉為越冬隊長的越冬隊(20人)在中山站首次越冬考察。4月,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隊在“極地”號上編寫了中國首次東南極考察暨中山站建站紀行《遠征東南極》(上下冊)。

1989年10月30日

在青島北海船廠碼頭舉行了中國第6次南極考察隊赴南極歡送大會。中國第6次南極考察隊首次實施“一船兩站”計劃,領隊由萬國銘擔任,中山站隊長由李振培擔任,副隊長由董兆乾(兼越冬隊長)擔任,船長魏文良,船政委朱德修,長城站隊長張傑堯(兼越冬隊長)。

1990年11月16日

中國第7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隊,乘飛機離開北京赴長城站考察。此次遠征以科學考察和環境調查為主,首次開展了南極南大洋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考察。當時55歲的王光宇教授作為第7次南極考察隊的副領隊,指揮“海洋四號”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91年11月30日

中國第8次南極考察隊乘“極地”號從青島港起航赴南極洲。這次考察中,科學家分別在長城站、中山站和南大洋實施了國家“八五”重點攻關課題,綜合考察,連續、全麵展開,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1992年11月20日

中國第9次南極考察隊乘坐的“極地”號科學考察船在赴南極洲途中首次停靠新西蘭的惠靈頓港。科學家在這次考察中繼續攻關國家“九五”重點課題,並取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1993年11月25日

中國第10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隊長王永奎率全體隊員乘飛機離開北京,赴長城站進行科學考察。此次考察為期7個月。

1994年11月17日

中國第11次南極考察隊長城站隊29人從北京出發,經東京、洛杉磯、邁阿密、聖地亞哥、彭塔阿雷納斯飛往長城站。度夏隊和越冬隊隊長由薛祚紘擔任,副隊長由董利擔任。此次考察主要是組織協調中山站度夏考察,實施南大洋調查。